[发明专利]利用电磁场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及其特性误差修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2876.7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姜允圭;舶贤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礼一电子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电磁场 感应 信号 输出设备 及其 特性 误差 修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与交变的电场相互作用的磁路的振动输出振动或音响或同时输出振动和音响的利用电磁场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感应信号输出设备是对将信号源输入的电信号转变为机械信号,从而输出音响或产生振动的扩音器、接收机、蜂鸣器、振动体(振荡器(包含振动电机))等音响或振动力输出设备的统称。
以往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如图1、图2所示,磁路M随着线圈C的电场变化而振动,即,被弹性支撑体S支撑的磁路M沿上下方向振动,输出振动力或音响(附图中,符号‘H’是机箱)。
上述磁路M包含卡箍、磁铁以及上板,在卡箍和卡箍上表面依次通过粘接或焊接而层叠固定的磁铁及上板之间的空隙中,设置了固定在振动板的一个侧面的线圈,随着输入到线圈的交流信号的方向变化(电场变化),与空隙中产生的磁束相互作用而产生振动。
此时,上述振动力最大,即,振幅最大的部分为谐振点,这种谐振点可以根据所需感应信号输出设备的特性,通过事先设计好线路(线圈和磁路)以及弹性支撑体(钨和弹簧)结构而进行设定。
像这样,事先设定的谐振点,即使根据部件的相关关系设计好了线路,也会由于各部件自身特性误差而产生整体误差。
即,如图2所示,假设事先设定的所需谐振点为175Hz,但是由于自身特性和磁路及弹性支撑体的自身特性误差,无法得到所需接近谐振点的输出。
以前,即使发生如上所述的偏离谐振点甚至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误差,也没有能够对其进行修正的设备或方法。
出现上述谐振点误差,根据误差程度会被当作特性不合格处理,因此,如果在成品状态下出现误差,只能作为不合格品处理。另外,即使是合格品,也会由于1~2Hz的差异,使其在单一频率上出现较大的振动力差异,因此,必须将产品性能指标的基准公差范围设置的较大,而对于安装使用产品的用户,则必须事先考虑到这些偏差进行使用。
如上所述,以往在成品状态下出现不良时,由于无法进行特性修正,只能对成品进行报废处理,因此,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即使是合格品,产品之间也存在较大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利用电磁场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10通过与交变电场相互作用的磁路2的振动来输出感应信号,其特点是包括引力作用装置11,当机箱1内设置的磁路2在振动过程中接近引力作用装置11时,引力作用装置11与磁路2发生相互吸引作用而改变谐振频率,并改变单一频率中的重力加速度。
本发明能够在成品或半成品状态下,仅通过引力作用装置的拆装(包含更换),即可人为改变重力加速度,调节谐振点,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修正输出特性的误差。
另外,本发明可以在成品状态下对输出特性的误差进行修正,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发生率,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表示以往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的结构及振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以往的感应信号输出设备产生特性误差的谐振点曲线;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更加详细的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至图15是表示更加详细的其它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机械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验数据(直径变化)的实验结果表;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验数据(厚度变化)的实验结果表;以及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谐振点修正状态的特性曲线。
附图标记
10:感应信号输出设备,11:引力作用装置,1:机箱,1a:盖子,2:磁路,3:线圈,4:弹性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礼一电子,未经株式会社礼一电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