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的标记方法和虾用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2910.0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吕平;林红军;胡超群;沈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G09F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30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记 方法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标记虾的方法及其所用标 签。
背景技术
虾类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海产虾类包括各种对虾、新对虾、 仿对虾、龙虾、虾蛄等;淡水虾则有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克氏螯虾等,都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锌、碘 等),营养价值很高,对人类的健康极有裨益。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 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其中,仅养殖对虾的产量已超过100万吨,近 年来,对于高品质对虾苗种的需求增长迅速。因此,开展虾的新品种选育成为 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前沿课题之一,目前正在开展新品种选育的对虾品种包括中 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等,淡水虾类则有日本沼虾、罗氏沼虾等。 在虾的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不同来源或不同家系的个体经特殊标记 后置于同一养殖环境养殖,以进行有效的养殖测试,比较选育效果;或者对拥 有自身知识产权的已经选育成功的新品种进行特殊标记,用以和普通个体的区 分。因此,用于虾的标签标记,在选育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
目前,用于虾的可见标记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物理的如体表激光标 记和植入式数字标签;化学的主要是各种荧光粉剂。两类标记都存在明显的不 足:体表激光标记设备十分昂贵,而且只能保持较短时间,一旦对虾蜕皮即随 着外壳脱落。由于虾在生长过程中经常蜕皮,附着于体表的可见标记不易实现, 目前,体表激光标记仅见于少数国外企业对于本公司出口亲虾的标记。荧光数 字标签或荧光粉剂需要注射植入到对虾真皮下的肌肉组织,不仅要求操作者具 有熟练的技术,而且会对对虾造成肌体损伤,甚至导致对虾感染死亡。区分标 记时需要特殊的紫外灯设备,对虾是水生动物,由于水环境变化导致对虾体色 改变,或因对虾自身的免疫反应,植入皮下的标记经常难以辨认;注射至皮下 的荧光粉也常被对虾主动清除,或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荧光发生淬灭,使标记难 以区分和辨认。
因此,虾类的遗传选育研发中迫切需要一种无损伤、易识别、不受蜕皮影 响的长效标记,使被标记对虾生长和健康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区分不同来 源或不同家系的对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养殖虾类无毒无 害、可持久标记的用于标记虾的标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虾用眼柄标签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标记虾的方法,是将标签通过虾的眼柄固定于虾体 上。由于虾蜕皮时其眼柄是唯一不发生蜕皮的体表器官,因此该眼柄标签可以 达到不受蜕皮影响而起到长效标记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虾用标签包括可栓套于虾眼柄的标签绳和负载有记号的 标签体,标签绳连接于标签体上并在标签体的一侧形成可缩放的封闭环。
标签体上具有贯穿标签体的中孔,标签绳可以通过中孔与标签体非固定连 接,以实现标签绳环状结构的缩放。
标签绳的适宜直径为0.8~1.0mm,以与虾的眼柄大小相适应。
标签体上的中孔3为一个或两个,当标签体2上具有一个中孔3时,中孔 3的直径为1.2~1.5mm;当标签体2上具有两个中孔3时,中孔3的直径为 0.5~0.6mm。通过在中孔的孔壁上设有螺纹或纵纹,可以使中孔与绳之间具有 适当的摩擦力,可以实现缩放和相对的固定。
标签体可以为立方形或圆形牌或椭圆形牌,立方形的标签体直径2~3mm, 长度3~4mm;盘状的标签体直径3~4mm,厚度1.5~2.0mm。此时,整个标签 的体积为10~20mm3。
标签体采用Teflon或其它无毒塑料作为材料;标签绳以高强涤纶线作为材 料,使用时采用3股高强涤纶线,可以是50D/3,210D/3或250D/3型号的高 强涤纶线。此时,整个标签的重量仅为0.1~0.2g。同时,这些材料对于海水及 常规的化学试剂具有超强的耐腐蚀特性,不会发生变色脱色;并且具有抗高压 的特性,可以抗100m深水压,而且在水中的浮力适中,能较好适应于水生生 物的生活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2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
- 下一篇:用于对定位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