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滚筒、输送单元及印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3050.2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功一;大野克德;小泽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13/076 | 分类号: | B41J13/0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滚筒 单元 印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滚筒、输送单元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印刷装置已经提供了各种打印机。就这种打印机而言,其 构成为,将纸张等的记录介质通过输送滚筒(送纸滚筒)及从动滚筒输送 至印刷部,在此印刷之后,通过出纸滚筒(驱动滚筒)及其从动滚筒(锯 齿状刻纹滚筒)将记录介质送出。
在这种打印机中,输送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夹持纸张,通过在该状态 下进行旋转驱动,就使纸张向与滑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进行移 动。从而,因为要将纸张准确度良好地输送到记录位置上,再按照印刷速 度依次送入,所以人们要求较高的输送力。
因此,为了使输送滚筒保持较高的摩擦力,在专利文献1中公示出一 种在金属制圆杆的圆周面,通过冲孔加工来形成多个突起的技术。
不过,采用该技术时,因为要在轴状(圆柱状)的表面沿着圆周方向 形成突起,所以存在作业性不佳之类的问题。另外,因为使用实心的材料, 所以还存在成本增高之类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之下,在专利文献2中以成本减低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对 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使之成形为圆筒状(中空状)的轴(圆筒轴),使 用该圆筒轴来取代实心的金属制圆杆件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71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89496号公报
但是,特别是在为了谋求成本减低、轻质化,而想要将上述专利文献 2中提出的那种圆筒状轴用于输送滚筒时,难以对其附加较高的摩擦力。
例如,虽然可以考虑通过压力加工来击打表面,如同上述专利文献1 那样形成突起,但是那种情况下,因为是中空,所以容易产生变形,特别 是力集中于在进行过弯曲加工时所形成的接缝,容易产生变形。
另外,这种形成接缝后的圆筒状轴不仅仅是加工时,在使用时(驱动 时),当施加了外力时也容易发生变形。也就是说,若在驱动时等施加了 外力,则该外力例如向使形成于接缝中的间隙收窄的方向起作用,因此滚 筒主体会发生变形。于是,因这种变形而产生输送不稳定,其结果为,会 引起印刷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成本减 低、轻质化,而且还防止输送不稳定的优良的输送滚筒、使用该输送滚筒 的输送单元以及印刷装置。
本发明的输送滚筒其特征为,具备:滚筒主体,其中,通过压力加工 使一对端面相对,形成为圆筒状;和高摩擦层,其设置于上述滚筒主体的 表面,含有无机微粒;上述滚筒主体形成有上述一对端面分离而成的接缝, 上述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小于等于上述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侧的上述一对端 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输送滚筒,由于使用通过压力加工而形成为圆筒状的滚筒主体, 因而与使用实心圆杆件的情形相比,能够实现成本减低及轻质化。另外, 由于在滚筒主体的表面,设置含有无机微粒的高摩擦层,因而能利用该高 摩擦层,发挥良好的输送力。
再者,由于上述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小于等于滚筒主体的接缝的外 周面侧的上述一对端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外周面侧的间隙的宽度)的大 小,因而当在滚筒主体的表面设置无机微粒而形成了高摩擦层时,无机微 粒的一半以上进入在上述接缝处所形成的间隙内,并且其一部分停留在该 间隙内。从而,通过在接缝处填充无机微粒,即便在使用时等施加外力、 该外力向使接缝的间隙收窄的方向起作用,也由无机微粒对抗该力,所以 滚筒主体的变形得到抑制。因而,能防止因这种变形引起的输送不稳。
另外,由于在形成了高摩擦层时,形成于滚筒主体的接缝的间隙由无 机微粒堵塞,因而此后再配设到接缝上的无机微粒不会进入接缝的间隙内, 而堆积在其上。从而,不存在因形成于上述接缝的间隙而在滚筒主体形成 槽的情况,由此也能防止输送不稳。也就是说,若在滚筒主体形成了因上 述接缝的间隙而产生的槽,则在送纸时该槽与纸张接触时,会产生和其他 面接触时不同的接触阻力,其结果为,因输送速度不同而产生输送不稳, 但是根据本发明,因为如上所述不形成槽,所以还能防止输送不稳。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输送滚筒中,上述接缝处的上述一对端面之 间的距离形成为,相对于上述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侧而言,内周面侧形成得 较窄,上述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比上述滚筒主体的内周面侧的上述一对端 面之间的距离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牛樟芝中分离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电炉变压器纵差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