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辊的制作方法及其挤出成型机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3079.0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王大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刚 |
主分类号: | B29C47/02 | 分类号: | B29C47/02;B29C47/12;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廖继海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方法 及其 挤出 成型 机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辊,具体是一种新的胶辊的制作方法及其挤出成型机头。
背景技术
胶辊由金属(或木质)为芯外覆橡胶而成。
胶辊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部门。在各种机械部件中,常以胶辊代替金属辊作传导和承托使用。利用胶辊作输送滚筒使用是十分安全与环保的。可以避免金属辊在传导过程中摩擦而产生噪音,甚至有火花产生危及安全的隐患。
利用辊面胶层的微量弹性变形使产品面承受一定的压力,以适于工艺要求但又不致产生过度的剪切力伤害产品。例如造纸机中的压榨辊、印染机中的压液辊。能在不损伤纸或布的情况下,挤去纸或布中的水份。
利用硅橡胶的耐高温及不热粘的特性,而制成的硅橡胶胶辊,是塑料编印布、纸张织物树脂的热粘、喷涂、复合等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部件。
利用丁基橡胶耐酯类和环乙酮的特点制成的丁基胶辊,在塑料的印花刮浆、人造革仿羊皮等机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辊由于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所以其规格尺寸与大小十分悬殊,需要根据各种机械的实用要求而定。
胶辊制造的关键工艺是粘合与成型。为了确保胶辊的质量和工艺需要,首先对胶辊的主体构件——辊芯提出些必要的规定。金属辊芯一般由铸铁、钢、铜、铝等材料制成。其结构有实心、空心、管式等多种。金属辊芯表面均应先彻底除去油污和铁锈,然后进行粘合处理,实行辊芯与橡胶的有效结合。
传统粘合的方法有:
硬质胶粘合法,是在辊芯表面粘上一层薄胶片(含胶浆)与在后成型贴上所需厚度的胶料一起通过加热硫化,使底层胶片硬化而实现,用硬质胶作粘合的胶辊制造。
胶粘剂粘合法,是在辊芯表面涂上一层胶浆,与在后成型贴上所需厚度的胶料经过硫化,使刚性的辊芯与柔性的橡胶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满足胶辊的使用要求。
特种橡胶与金属粘合法,是在辊芯表面涂上一层硅橡胶胶粘剂,经硫化后的胶辊同样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
完成粘合处理的辊芯要送至下工序进行包胶成型。传统的成型方法有:
1)贴合成型法 又分手工与机械两种。手工贴合成型就是沿辊芯的一端顺次将热胶片 粘贴全覆盖至另一端,并借助手辊加压逐层粘贴到所需的胶层厚度;机械贴合成型是采用厚度为2~3毫米的热胶片在成型机上连续缠卷覆盖辊芯所需的外径尺寸即成。
2)缠绕成型法 是利用挤出机挤出热胶片以螺旋缠卷形式被滚压在成型机上完成所需粘合的胶层。
3)模压成型法 有预压成型后移模硫化法和单体模压成型硫化法两种。
4)浇注成型法 是将具有流态的橡胶(如浇注型聚氨酯橡胶)注入已放置好辊芯的模中成型所需的胶辊。
胶辊传统的制作工艺,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1.辊芯的表面处理耗时又耗材。橡胶包覆在辊芯的面上构成胶辊。为保证质量,首先要对辊芯的表面进行处理,将辊芯表面的油污和铁锈清除后,还要涂上胶粘剂或贴上薄底胶方可逐层覆盖橡胶至所需的厚度,进行硫化成产品,这个过程工效低,而涂或贴底胶会增大产品的成本。
2.胶辊的手工贴合成型或机械缠绕成型均不能一次性完成,所以不管是大胶辊或小胶辊,生产效率低。
3.胶辊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多:
脱层:由于胶料混炼不均匀,使贴合胶片之间的驳接处出现裂缝的现象所至;有油污或粉尘污染胶片或辊芯表面所至;有空气积聚在胶片所至;有成型时胶片温度太低,粘结不牢所至;有在胶片上揩拭汽油未干燥所至;有手汗接触胶片形成隔离层所至。
气泡:由于胶片内或胶层间空气没有被排除而产生,或者在胶片上揩拭汽油未干燥所至。
海绵状:由于胶辊成型后加压的铁丝没有扎紧、压实、或两端挡板没有定位好所至;也有胶辊欠硫所至。
结构脱层:由于底胶粘结后停放时间过长,尤其当底胶硫磺含量较大时常会喷出表面形成隔离层所至,也有因面胶配方中油酯类增塑剂过量而析出所至;还有底胶与面胶的硫化速率相差过大,又不采用缓冲胶过渡所至。
脱壳:由于辊芯处理不当或底层结合胶料含水份高,或胶浆未干燥所至;也有硫化过程中欠硫与过硫均可造成辊芯与胶层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不足,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胶辊的制作方法,用该方法制作的胶辊,胶层的致密性高,胶质均匀,无缝联接,产品尺寸稳定、准确,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胶辊制作的挤出成型机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刚,未经张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