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容灾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3255.0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3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娟;严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16 | 分类号: | G06F12/16;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存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容灾的方法、装置及 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普及,全球数据量也呈现爆炸 式的增长。针对如此大的数据量,企业需要采用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同时这样 的海量数据存储系统要想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超强安全性问题变得很重要。 这样的存储系统停止1分钟的服务所带来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所以,需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数据容灾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分布式结构化存储体系,各个节点间构成一个分布式结 构化网络,每个节点都保存了其他大部分节点的信息,用预设协议来维持节点 间的结构关系,即每个节点每秒钟随机选择一个节点发送消息协商彼此拥有的 系统节点变化记录以便更新节点列表,每个节点负责管理一段索引并在N个连 续的后继物理节点上放置备份。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发生节点失效时,不 能完全恢复所有丢失的索引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容灾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存储系统中发 生节点失效时,该存储系统能自动完成修复全部丢失的索引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方法,所述存储系统中每个节点上存储的主索引 在其连续的N个后继节点上均存放有备份,N大于等于2,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节点的节点失效的信息;
根据预存储的节点顺序分别向所述节点失效的信息中指示的失效节点的前 继方向和后继方向探测,确定第一个有效前继节点和第一个有效后继节点、以 及第一个有效前继节点和第一个有效后继节点之间的所有失效节点;
指示所有有效节点中在失效节点上存在本地内容登记索引的节点和所述第 一有效后继节点分别进行主索引恢复处理,使所述所有失效节点的主索引恢复 到所述第一有效后继的主索引中;当所述失效节点个数大于N时,指示第一有 效后继将所述失效节点中后N个失效节点存放在其上的索引备份合并到所述第 一有效后继的主索引中,指示所有有效节点将登记索引在失效节点上的本地内 容所对应索引节点信息修改为第一有效后继节点;指示所有有效节点将登记索 引在除所述后N个失效节点以外的失效节点上的本地内容重新请求登记索引在 第一有效后继节点上。
一种节点管理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节点的节点失效的信息;
第一探测单元,用于根据预存储的节点顺序分别向所述节点失效的信息中 指示的失效节点的前继方向和后继方向探测,确定第一个有效前继节点和第一 个有效后继节点、以及第一个有效前继节点和第一个有效后继节点之间的所有 失效节点;
第一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有有效节点中在失效节点上存在本地内容登记 索引的节点和所述第一有效后继节点分别进行主索引恢复处理,使所述所有失 效节点的主索引恢复到所述第一有效后继的主索引中;节点管理装置所在的存 储系统中每个节点上存储的主索引在其连续的N个后继节点上均存放有备份,N 大于等于2,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第二指示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失效节点个 数大于N时,指示第一有效后继将所述失效节点中后N个失效节点存放在其上 的索引备份合并到所述第一有效后继的主索引中,指示所有有效节点将登记索 引在失效节点上的本地内容所对应索引节点信息修改为第一有效后继节点;指 示所有有效节点将登记索引在除所述后N个失效节点以外的失效节点上的本地 内容重新请求登记索引在第一有效后继节点上。
一种存储系统,包括:
节点,用于存放数据,主索引以及至少两个前继节点的备份索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挡泥板翻转定位锁定装置
- 下一篇:电子设备的插口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