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控制防盗锁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3334.1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胜民 |
主分类号: | E05B49/02 | 分类号: | E05B4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42000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控制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光电锁具。
背景技术
现在一般家庭安装的锁具主要是机械式的防盗锁,是通过钥匙转 动锁芯带动锁扣运动来实现锁死和开启的。偷盗者只要有一定的经 验,将较坚硬的物体插入锁芯,在一定的时间内就可将锁具打开。如 果是密码锁,偷盗者可通过摄像、反光、拓印、指纹等方式获取密码, 轻易地将锁打开。象汽车等采用遥控的锁具,偷盗者可拦截所发出的 信号,通过解码获取数据,同样可以将锁具打开。上述锁具的共同点 在于:在外部不需要破环锁具就可将其打开,其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 的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锁具的不足,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安全性高,性能 稳定的光电锁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电控制防盗锁具,锁体内设有锁芯,锁芯内设有用于钥匙 进入的锁孔,锁孔壁上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两侧的通孔相对设置,一 侧通孔上安装有红外发射器,另一侧通孔上安装有红外接收器;锁芯 上设有一用于锁住锁芯的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安 装在锁体上的控制模块信号输出端连接;红外接收器信号输出端与控 制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电路上设有延时继电 器。
一种光电控制防盗锁具,所述的锁孔壁上两侧开设有通孔形成的 通道垂直于锁孔。
一种光电控制防盗锁具,所述的锁止装置为电磁阀或由电磁阀和 电磁阀驱动可伸缩的锁止销构成。
本发明在锁芯上钻一小通孔,在门中安装一红外线发光器、红外 线接收器、线路板、电磁阀,发光器产生的红外光穿过小孔。但有物 体进入锁芯时,红外光被切断,接收器的信号被切断,电路导通,电 流经电路板放大后驱动锁止装置锁止锁芯,锁芯无法转动,达到无法 开锁的目的。只要进入锁芯的物体不拿出,锁芯一直处于锁死状态, 锁就一直无法打开。本发明锁芯被锁死有2S的延迟时间,所以会受 影响正常开锁,而偷盗者在外部是无法在2S内完成开锁的。本发明 元器件都是安装在门的内部,在外部无法改变或破坏,但不破坏门锁, 锁具就无法打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防盗能力强,内置锁止装置,不破坏门是无法打开的。
2、可以用于各种门锁,如普通门锁、防盗门锁、密码锁、遥控 锁等。
3、采用光电控制,性能稳定可靠。
4、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锁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控制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
本发明锁体3内设有锁芯2,锁芯2内设有用于钥匙1进入的锁 孔10,锁孔壁上两侧开设有小通孔6,两侧的小通孔6贯通,并垂直 于锁孔10。在门中安装一红外线发光器5和红外线接收器7、红外线 发光器5与红外线接收器7分别在锁芯2的两侧与锁芯2垂直,并通 过上述小通孔6相对,正常情况红外线发光器5产生的红外光穿过小 通孔6,被红外线接收器7接收。在门中设有一用于锁住锁芯的由电 磁阀9和电磁阀9驱动可伸缩的锁止销11构成的锁止装置9和控制 模块8,在控制模块8的控制电路上设有延时继电器。锁止装置9的 信号输入端与安装在锁体3上的控制模块8信号输出端连接;红外接 收器7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8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红外线接收器7通过小通孔6接受红外线发光器5 发出的红外光线而动作,内置锁止装置9处于关闭状态。当开门的钥 匙或物体1插进锁孔10切断了红外线发光器5发出的红外线时,红外 线接收器7停止工作,并将信号输出至控制模块8,控制模块8的控制 电路上设有延时继电器,可以延时2S驱动电磁阀动作,2S后内置锁 止装置9开始工作,电磁阀9驱动可伸缩的锁止销11锁住锁芯。
如果偷盗者将物体1插入门锁中,切断了红外线发光器5发出的 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7停止工作,2S后锁止装置9锁住门锁。主人将 钥匙插入门锁中,虽然切断了红外线发光器5发出的红外线,红外线 接收器7停止工作,但锁止装置工作有2S的延时,所以未等锁止装置 工作,锁已被打开。
由于本发明的元器件都安装在门的内部,盗者无法改变或破坏 其结构,所以无论怎样运动插入门锁中物体都不能打开锁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胜民,未经王胜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