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沼气生产-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4626.7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陆慧锋;陈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B01D53/84;B01D53/60;C02F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 生产 脱硫 一体化 装置 | ||
1.沼气生产-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沼气生产区I、三相分离区II、脱硫-脱氮区III和硝化废水储罐(23),沼气生产区I包括排泥管(1)、进水管(2)、反应筒(3)、取样管(4)和回流管(5),反应筒(3)底部设有排泥管(1),反应筒(3)壁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进水管(2)、取样管(4)和回流管(5);三相分离II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污泥沉淀室(6)、倒漏斗状三相分离器(7)和第一气室(9),污泥沉淀室(6)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溢流出水管(8),第一气室(9)的外侧壁设有沼气采样监测管(10);脱硫-脱氮区III主体包括第一脱硫-脱氮筒(17)和第二脱硫-脱氮筒(20),第一脱硫-脱氮筒(17)和第二脱硫-脱氮筒(20)包括沼气输入管(11)、第二溢流出水管(12)、第二气室(13)、净化沼气恒压管(14)、第三气室(15)、沼气收集管(16)、硝化废水自流管(18)、排硫管(19)、盘型布气器(21)和污泥斗(22),第一脱硫-脱氮筒(17)和第二脱硫-脱氮筒(20)下部分别设有污泥斗(22),污泥斗(22)上部设有盘型布气器(21),盘型布气器(21)与沼气输入管(11)相连,污泥斗(22)底端与排硫管(19)连接,净化沼气恒压管(14)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三气室(15)和第二气室(13)连接,硝化废水自流管(18)将上下两个沼气脱硫-脱氮筒内的液体连通,第一脱硫-脱氮筒(17)外侧壁上设有沼气收集管(16),第二脱硫-脱氮筒(20)外侧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生产-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气生产区I、三相分离区II和沼气脱硫-脱氮区III的体积比为2∶1∶1~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生产-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沼气恒压管(14)上端脱硫-脱氮筒(17)内液面高出1~2cm;硝化废水自流管(18)上端与第一脱硫-脱氮筒(17)内液面齐平,硝化废水自流管(18)下端比第二脱硫-脱氮筒(20)内液面低2~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生产-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斗(22)为锥形,污泥斗(22)的底角α为100~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6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固含量碳化硅浆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浓度乳化油废水的沸石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