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X射线相位光栅制作方法及其制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4728.9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川;周彬;牛憨笨;许桂雯;赵志刚;雷耀虎;罗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G01N2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孙子才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线 相位 光栅 制作方法 及其 制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栅的硬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用的相位光栅的制 作方法和制作装置,该相位光栅是成像装置中的核心部件,特别涉及一种 硅基X射线相位光栅的光助湿法刻蚀制作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X射线成像技术利用成像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差异形成图像衬 度。但对于大部分医学诊断领域的成像,被成像物体更多的是由吸收差异 很小的成分组成,因此,用常规的吸收成像技术无法得到它们的清晰的图 像衬度。这些对X射线吸收差异不大的成分,却可以引起X射线的相位产 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对X射线的相位变化进行探测,则可以得到清晰的图 像,便于医学诊断。这就是X射线的相位衬度成像。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 给出的是相位信息,因此,对X射线束要求较高,例如要求X射线束具有 一定的空间和/或时间相干性。通常的X射线源产生的X射线束很难满足这 一要求,所以,目前关于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的实验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同 步辐射源。同步辐射源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不便于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 的应用推广。研究发现,利用X射线光栅,可以降低对X射线时间相干性 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摆脱同步辐射源的限制,有利于该项技术的应用推广; 并且,采用光栅以后,由于光栅具有一维周期性,这就要求成像的X射线 束具有一维空间相干性即可,降低了对X射线源的空间相干性要求。X射 线点源具有两维的空间相干性,但辐射通量极小,不满足医学成像对辐射 通量的要求。X射线线源具有一维空间相干性,产生X射线的面积远大于 点源,根据TALBOT-LAU干涉成像原理,一维的X射线源可以是一组平行 的线发射体,这样既增加了辐射面积,又保持了一维空间相干性不变,有 效解决了X射线源的通量与相干性的矛盾,基本满足了医学成像的要求。 2007年2月1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191713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就公 开了一种这样的X射线源,并且得到了预期的结果。所以,基于光栅的X 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有可能在常规的医学诊断中获得应用。唯一要解决 的问题,就是设计制作出满足要求的X射线光栅。
X射线相位光栅是基于光栅的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系统的核心器件。 其作用是将通过它的X射线光场变成具有横向的周期性结构,一个具有横 向周期性结构的光场经过自由空间的传输,将具有纵向的周期性。也就是 说,经过自由空间的费涅尔衍射,具有横向周期性结构的光场可以自成像, 这就是TALBOT成像的实质。相位光栅是一种具有一维周期性结构的光学 元件,在一个周期内,分成通光部分和相移部分,二者的宽度通常相等。 相移部分使通过它的X射线产生π相移,相移的X射线与直接通过通光部 分的没有发生相移的X射线产生干涉,在光栅之后的某一位置处形成明暗 相间的X射线干涉条纹,周期等于光栅周期的一半,形成光栅的像。如果 在光栅之前放置一物体,则干涉条纹将发生变化,由变化的条纹可解出物 体产生的相移,从而给出物体的内部结构。
图1a、图1b是一种基于X射线管的光栅微分干涉相位衬度成像装置 示意图,其中图1a是采用线发射体阵列的X射线管,见图中的1-1和1-2, 它直接产生部分空间相干的X射线束;而图1b是采用常规的X射线管, 见图中1-10,再加上一个源光栅1-20用来形成部分空间相干的X射线束。 从两个图看,效果相同,图1中的1-4就是相位光栅,其周期结构和面积由 具体成像装置确定。不管是采用线发射体阵列的X射线管还是常规的X射 线管,由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经过物体1-3后,携带物体内部结构信息, 由相位光栅1-4进行自成像,如果探测器1-6具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则可直 接探测到相位光栅的干涉条纹图像。而现有的探测器一般无法满足分辨率 要求,因此借助一个分析光栅1-5,通过相移或莫尔条纹技术获取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