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移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4927.X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茂雄;阿部克彦;具志坚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松NT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59/38 | 分类号: | B65H5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移动 控制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状锯用线材的往复移动装置中,控制往复 移动辊的移动速度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向线状锯供给线材,送出侧卷筒具有整齐卷绕状态的线材。 从送出侧卷筒开始,经由送出侧的往复移动装置,向线状锯的切断位 置供给线材,在切断位置将半导体等工件切断之后,经由卷绕侧的往 复移动装置,以整齐卷绕的状态将线材卷绕在卷绕侧卷筒上。
如上所示,往复移动装置设置在送出侧卷筒和卷绕侧卷筒这两 者上,通过在接近各自的卷筒位置处,使往复移动辊相对于线材的行 进方向而向横方向,换言之,向卷筒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一边将线 材维持在与各自的卷筒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一边将线材从送出侧 卷筒向线状锯送出,或者将来自线状锯的线材卷绕在卷绕侧卷筒上。
特别地,在送出侧卷筒中,在线材没有被整齐卷绕时,在线材 的送出位置和被往复移动数值控制的往复移动辊的位置间会产生偏 离,使送出侧卷筒上的线材的送出位置好往复移动辊的往复移动之间 的同步产生偏离。由此,对于往复移动辊的往复移动,必须进行速度 校正控制。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接触辊式的往复移动控制技 术。该控制技术,以将线材夹持在卷筒附近的方式配置一对接触辊, 与某个接触辊和线材的接触相对应,校正往复移动用的引导辊的往复 移动速度,从而使往复移动用的引导辊的位置追随线材的位置。
由于在现有的接触辊式的往复移动控制中,在线材接触到某一 个接触辊之前没有执行速度的校正控制,所以可以大致应对卷筒上的 线材的微小错位,但在卷筒的部分上线材的卷绕间距偏离较大时,由 于控制系统的延迟,往复移动用的引导辊无法迅速地追随较大的卷绕 间距的变化,有时会发生如线材从引导辊脱离或者线材断线这样的问 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97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237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课题是防止现有技术的缺点,即,提供一种可 以追随线材卷绕间距较大变化的往复移动控制技术,可以事先防止线 材的脱离和断线。
以上述课题为基础,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移动控制方法,该方 法用于往复移动装置(1),该往复移动装置(1),将线状锯(2) 用的卷筒(4)的线材(3)卷绕在往复移动辊(5)及张紧辊(14) 上,在使往复移动辊(5)在卷筒(4)的轴向上往复移动的过程中, 在卷筒(4)和往复移动辊(5)之间,使线材(3)的目标位置成为 与卷筒(4)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该往复移动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张紧辊(14)位置处检测线材(3)的基准合力(F1),并且在往 复移动辊(5)位置处,检测基于线材(3)从目标位置的位移的变动 合力(F2),基于基准合力(F1)和变动合力(F2)的差(ΔF)的 变动,控制往复移动辊(5)的往复移动速度(V)(技术方案1)。
在上述的往复移动控制方法中,在往复移动辊(5)的往复移动 的基准速度(V1)上,加上或减去基于基准合力(F1)和变动合力 (F2)的差(ΔF)的变动而求出的校正速度(ΔV),而计算往复 移动辊(5)的往复移动速度(V)(技术方案2)。
另外,涉及一种往复移动控制装置(10),其用于往复移动装 置(1),该往复移动装置(1)将线状锯(2)用的卷筒(4)的线材 (3)卷绕在往复移动辊(5)及张紧辊(14)上,在使往复移动辊(5) 在卷筒(4)的轴向上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在卷筒(4)和往复移动辊 (5)之间,使线材(3)的目标位置成为与卷筒(4)的轴向成直角 的方向,该往复移动控制装置(10)的特征在于,具有:基准合力检 测器(11),其在张紧辊(14)位置处检测线材(3)的基准合力(F1); 变动合力检测器(12),其在往复移动辊(5)位置处,检测基于线 材(3)从目标位置的位移的变动合力(F2);以及速度控制器(13), 其基于基准合力(F1)和变动合力(F2)的差(ΔF)的变动,求出 往复移动辊(5)的往复移动速度(V),与求出的速度(V)相对应, 向往复移动电动机(6)施加速度指令(技术方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松NTC株式会社,未经小松NT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氧气体产生用电极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