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渗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5031.3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邓重咸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联安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4 | 分类号: | E04D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高龙鑫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渗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防水粉的防渗水装置。
背景技术
屋顶的防水工程一向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楼板层或水泥层渗水的原因,不外乎是楼板层或水泥层产生裂缝,致使外来水自这些裂缝渗入,并顺着缝隙流入室内,导致室内发生漏水、壁癌等现象。以顶楼的楼面为例,裂缝可能自然产生,例如:建筑物因时间的累积而风化,或其因外在的气候变异、冷热温差效应而脆裂,也可能受到地震、天灾等外力冲击,而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裂缝。
基于不同的目的,在楼板层加装各式的装置或结构十分常见,例如在自家屋顶加装太阳能板、水塔,或是在建筑物架设巨型广告牌、招牌等。安装这些外加的装置或结构时,通常须在楼板层钻孔,而后再在凿孔内固设螺栓或螺杆,用以将这些外加装置或结构的基座架设在其上,再通过螺帽锁合固定。然而,不管是贯穿楼板层的凿孔或仅在楼板层钻取一孔,通过外力钻凿的过程中,凿孔或螺杆的周围容易产生细微的裂缝,而引发楼板层渗水的现象。
在现有技术中,在螺栓或螺杆固设于凿孔后,可在其周围涂抹防水胶来克服渗水的问题。然而,防水胶的寿命有限,且易受日晒而劣化失效,需要定期养护;再者,防水胶与楼板层的附着性不佳,水分容易自其接口渗入而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另外,可在螺帽或螺丝加装防水垫片、垫圈(O-ring),避免螺帽或螺丝锁固后,水分沿着螺栓或凿孔之间的空隙渗入周围,例如:美国专利第US5156509号(名称:waterproof screw fastener」,以及美国专利第US 2009/0104000号(名称: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portion where members are tightened with screw)所公开的内容。但,以上述方式所能构成的防水保护范围小,无法扩及凿孔处的周边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出一种防渗水装置,用以固设在上述的螺杆与楼面之间,通过本发明的防渗水装置,可避免外界水自螺杆流入螺杆周围的裂缝中而造成渗水现象。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渗水装置,可套设垂直于一固定面的一杆体,该防渗水装置包含一壳体和一活动式阻隔结构,该壳体开设一通孔且一侧具有一开口;该壳体内相对该开口侧定义一储粉空间;该活动式阻隔结构设置在该储粉空间与该开口之间,致使该防水粉可通过该活动式阻隔结构容置而储存于该储粉空间内;其中,该防渗水装置可通过该通孔穿套于该杆体,致使该开口覆盖该固定面;并通过开启该活动式阻隔结构,致使该防水粉自该储粉空间落盖在该固定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防渗水装置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开设一通孔且一侧具有一开口,使得该防渗水装置可通过该通孔穿套于该杆体,而使该开口覆盖该固定面;该壳体并包含至少一注粉孔,该注粉孔以一封闭件封闭;其中,防水粉可通过该注粉孔填入该防渗水装置内而落盖在该固定面。
本发明的防渗水装置可将防水粉覆盖于该杆体及固定面上,并通过该防水粉的拒水性,确保外界水体或湿气不会侵入防渗水装置的覆盖范围内,而达到防渗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发明防渗水装置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防渗水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1和图2-2为本发明防渗水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一活动式阻隔结构的一实施例;
图4-1和图4-2为本发明防渗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5-1和图5-2为本发明防渗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渗水装置使用防水粉来达到(半)穿墙螺杆、(半)穿墙螺栓或是墙面螺丝等周围区域的防水效果,以下将针对防水粉、防渗水装置的不同实施例作说明。
[防水粉]
应用于本发明的粉材,是一种具有拒水性的防水粉末,其比重(密度)比纯水高,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避免水珠或水分自粉末层上方穿越而下;进一步地,该粉材可为一种天然粉末,或是环保回收再生研磨后的粉末,并具备不易燃、耐腐蚀、无毒无味的环保特性,因此不因气候变迁与时间风化而裂化变质,由此可长期、稳定地保持其防水、抗潮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联安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全联安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