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烟火灾探测器迷宫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5271.3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平;勾利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7 | 分类号: | G08B17/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火 探测器 迷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于感烟火灾探测器上的迷宫。
背景技术
迷宫为感烟探测器的烟室,当火灾发生时,烟粒子进行感烟火灾控制器内设有迷宫敏感区,烟粒子达到一定浓度后,迷宫内的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烟粒子散射到固定在迷宫内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接收管会将接收到得信号传递到线路板上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同时探测器发出开始报警的指令。然而,现有的探测器的敏感区敏感度低、可靠性弱,会发生误报的现象,由于火灾报警关系到人命的安危。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寻求如何调整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角度,解决灵敏度和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强、可靠性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迷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感烟火灾探测器迷宫,其包括底座,底座上成对开设有固定槽,设有多组吸收红外光的挡光扇叶,所述迷宫中央设有挡光结构,所述固定槽内分别装设有接收管和发射管,所述接收管与发射管之间安装后的夹角为134~136°。
所述接收管与发射管之间的夹角为135°。
所述挡光扇叶有两组,每组设有5个挡光扇叶。
所述迷宫上设有卡接导光柱固定槽。
所述迷宫外缘上开设有卡扣装置。
所述挡光结构为“Y”字形结构。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探测器迷宫的接收管和发射管之间的角度也为134~136°,接收管和发射管之间的角度的最佳角度为135°,明显地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感烟火灾探测器迷宫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感烟火灾探测器迷宫,其包括底座49,底座49上对应开设有固定槽45及固定槽45′,固定槽45及固定槽45′成134~136°开设。固定槽45内平行装设有接收管(图中未示出),固定槽45内平行装设有发射管(图中未示出),因此,安装后的接收管和发射管之间的角度也为134~136°。其中,试验结果证明,接收管和发射管之间的角度的最佳角度为135°(参见图2所标示),此时探测器迷宫的灵敏度最高,最可靠。
在底座49上还对应开设有多组吸收红外光的挡光扇叶44,本实施例中挡光扇叶44有两组,每组设有5个挡光扇叶44。
在迷宫中央设有挡光结构46,本实施例挡光结构为“Y”字形结构,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后进行了吸收,可以有效阻止昆虫根据光线误入迷宫内,因而,在迷宫的上方不必设置防虫罩。
在迷宫上设有卡接导光柱固定槽42(参见图3),导光柱对应插入导光柱固定槽42,然后旋转约45°被凸起421卡住,从而导光柱被固定在迷宫4上。
另外,迷宫4外缘上开设有卡扣装置43,用于与探测器的中扣相连,卡扣装置41与线路板进行卡接。此外,迷宫4上还可以设置有屏蔽罩管脚孔47和热敏电阻管脚孔48,用于连接屏蔽罩和热敏电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旅行时间预测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隐形二维码的编码与识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