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筒及摄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5655.5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6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增喜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11/04 | 分类号: | G03B11/04;G02B7/04;G03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设置于如照相机等摄像设备(光学设备) 的镜筒以及设置有该镜筒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使用银盐胶片的胶片照相机以及能够使用摄像元 件进行摄影的数字式照相机是已知的并且已经被广泛使用。近 年来,为了改进可携带性或者类似目的,已经从技术上开发照 相机的内部机构,以使照相机小型化或者增加照相机的焦距的 变化率(变焦倍率),结果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
通常,照相机包括摄影透镜的焦距可变的变焦照相机以及 焦距固定的单焦点照相机。在这些照相机中,通常设置能够使 摄影透镜伸缩的镜筒,从而能够减小非摄影期间(当照相机的 电源为OFF时)的尺寸或者改变摄影期间(当照相机的电源为 ON时)的焦距。
近年来,为了实现照相机的手持便携性,已经提出了重点 在于使照相机小型化的各种机构。为了使照相机小型化,重要 因素不仅在于使设置在照相机中的电池、液晶显示装置等小型 化,而且在于使镜筒小型化。
镜筒的小型化包括两种:如使减小照相机的厚度所需的光 轴方向小型化,以及使减小照相机的纵横尺寸所需的径向小型 化。尽管该小型化正在进行,但是,近年来,具有防振功能 (anti-shake function)的照相机的数量飞跃地增加,因此, 已经提出了使防振功能与传统地设置在镜筒中的用于开闭防护 器(barrier)的驱动机构兼容的技术构思。
例如,日本特开2001-215562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技术(所 附的图12):通过在可动凸轮环中设置与防护器连动的转动连 动部来进行防护器的开闭,该可动凸轮环被布置在配备有快门 和防振机构的透镜保持框架的径向外侧位置。在图12中,附图 标记180表示防护器驱动环,附图标记90表示第二凸轮环。
此外,日本特开2004-6999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技术(所附 的图13):通过在直进筒(rectilinear motion barrel)中设置 与防护器连动的转动连动凸轮来进行防护器的开闭,该直进筒 被布置在配备有快门和防振机构的透镜保持框架的径向外侧位 置。在图13中,附图标记147表示镜筒部件,附图标记181表示 驱动构件,附图标记185至188表示防护器构件。
此外,作为用于开闭防护器的技术,传统上已经提出了如 下机构:用于开闭防护器的转动连动部从摄像元件的保持构件 朝向被摄体侧突出,并且使防护器与转动连动部接触,从而驱 动防护器。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1-215562号公报和日本特开 2004-6999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需要在配备有快门和防振 机构的透镜架的径向外侧位置连动转动,因此,需要将防护器 驱动环的直径增大到透镜架的外径,这是导致镜筒的径向尺寸 增大的一个因素。
此外,在用于开闭防护器的转动连动部从摄像元件的保持 构件突出的机构中,可以使转动连动部延伸贯通配备有快门和 防振机构的透镜保持框架,以减小镜筒的径向尺寸。然而,难 以在包括快门和防振机构的构造中配置转动连动部的贯通部 (extending-through section)。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保持快门和防振机构的布局的自由度的 同时减小径向尺寸的镜筒和摄像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镜筒,该镜筒包括:防 护器驱动环,其包括:第一转动传递突起,所述第一转动传递突 起沿光轴方向朝向摄像面(imaging area)突出;以及第二转动传递 突起,所述第二转动传递突起被形成在与所述第一转动传递突 起平行且隔着光轴与所述第一转动传递突起基本相对的位置; 以及摄像元件保持构件,其包括在所述镜筒缩回时与所述第一 转动传递突起接触的第一凸轮接触部和与所述第二转动传递突 起接触的第二凸轮接触部,其中,到所述防护器驱动环的转动 传递以如下变化的方式进行:首先经由所述第一转动传递突起 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部之间的接触传递,接着经由所述第一转 动传递突起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部之间的接触及所述第二转动 传递突起与所述第二凸轮接触部之间的接触传递,最后经由所 述第二转动传递突起与所述第二凸轮接触部之间的接触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