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5705.X | 申请日: | 2010-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翟耀;陈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3/00 | 分类号: | G02F3/00;G02F1/36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谐振器 结构 逻辑 非门 | ||
1.一种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结构包括第一纳米线波导(1)、第二纳米线波导(2)和微环谐振腔(3), 其中第一纳米线波导(1)与第二纳米线波导(2)互相平行,微环谐振腔 (3)位于第一纳米线波导(1)与第二纳米线波导(2)之间,且微环谐 振腔(3)与第一纳米线波导(1)之间以及微环谐振腔(3)与第二纳米 线波导(2)之间均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使得微环谐振腔(3)满足临界 耦合条件,使得满足微环谐振腔(3)谐振波长的光波能经过第一纳米线 波导(1)或第二纳米线波导(2)完全耦合进微环谐振腔(3)内,在第 一纳米线波导(1)或第二纳米线波导(2)的输出端实现消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线波导(1)的输入端为一Y型合束器, 该Y型合束器的合束端与第一纳米线波导(1)的本体相连,两个分支分 别作为泵浦光和信号光的输入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线波导(1)和第二纳米线波导(2)中 传输有泵浦光,该泵浦光在高功率时在微环谐振腔(3)中发生双光子吸 收效应,产生自由载流子,此时,微环谐振腔(3)的折射率会发生变化, 并且微环谐振腔(3)的谐振波长会蓝移,导致第一纳米线波导(1)中的 信号光在微环谐振腔(3)与第一纳米线波导(1)间耦合区的透射率发生 变化,通过观察信号光在第一纳米线波导(1)输出端强度随泵浦光强度 的变化关系,可得到相应的异或非逻辑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在工作时,将信号光波长调整为微环谐振腔(3) 谐振波长蓝移后的谐振波长,将泵浦光的波长调整为微环谐振腔(3)的 谐振波长,并调制成为归零信号,同时也将信号光调制为相同比特率的脉 冲信号序列;
两束泵浦光分别通过第一纳米线波导(1)和第二纳米线波导(2)耦 合进入微环谐振腔(3),当两束泵浦光功率同时较低,即逻辑值同时为“0” 时,微环谐振腔(3)的谐振波长不发生变化;信号光偏离微环谐振腔(3) 的谐振波长,其在耦合区的透射率较高,在第一纳米线波导(1)输出端 的输出功率较高,此时对应的逻辑值为“1”;
当两束泵浦光功率不同时为高功率时,其逻辑值为“0”和“1”或“1”和 “0”时,耦合进微环谐振腔(3)中的泵浦光会发生双光子吸收效应,产生 自由载流子;此时微环谐振腔(3)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其谐振波长蓝移, 并且与信号光波长相同;此时信号光在第一纳米线波导(1)输出端出现 消光,其输出功率很低,对应的逻辑值为“0”;
当两束泵浦光功率同时较高,即逻辑值同时为“1 ”时,耦合进微环谐 振腔(3)中的两束泵浦光都会发生双光子吸收效应,产生自由载流子, 导致微环谐振腔(3)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谐振波长蓝移;此时,产生的 自由载流子浓度更多,微环谐振腔(3)的折射率变化更大,从而导致微 环谐振腔(3)的谐振波长蓝移量更大;蓝移后的谐振波长在信号光波长 的蓝边,与信号光波长偏离较远,此时信号光在耦合区的透射率较高,因 此其在第一纳米线波导(1)输出端的输出功率较高,对应的逻辑值为“1”;
因此,泵浦光功率与信号光的输出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构成相应 的“异或非”逻辑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线波导(1)、第二纳米线波导(2)和 微环谐振腔(3)均由绝缘体上硅的顶层硅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线波导(1)、第二纳米线波导(2)和 微环谐振腔(3)制作在砷化镓材料衬底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线波导(1)、第二纳米线波导(2)和 微环谐振腔(3)均是脊型波导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环谐振器结构的全光逻辑异或非门 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适用于满足单模传输条件的脊型或条形波导结 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7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