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由曲面工件的弹簧式拼块结构定位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5993.9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隐彪;柯晓龙;王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 曲面 工件 弹簧 式拼块 结构 定位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由曲面工件的弹簧式拼块结构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由曲面工件的加工或测量时,需要针对不同形状或尺寸的自由曲面工件开发设计不同的定位夹具,不仅提高了自由曲面工件加工或测量的成本,而且增加了加工或测量的周期,进而影响其整体工作效率,因此给加工或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中国专利02241292.1公开一种光学元件夹具,其用以承载光学元件,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以及至少3个架,其中,第二环体的外侧邻设于第一环体的内侧,且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为相对可转动,而各支架的一端部分别枢设于第一环体及第二环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尺寸、表面形状,尤其是不同底面形状的自由曲面工件,提供一种弹簧式拼块结构定位夹具,实现通用性较好、可装夹尺寸大、定位精度较高、使用方便的自由曲面工件的弹簧式拼块结构定位夹具。
本发明设有底座、上盖板、顶针、负载弹簧、左支架、右支架、顶针夹紧架、复位弹簧、锁紧螺钉和固定顶块。
上盖板安装在底座上,顶针穿过负载弹簧安装在上盖板上,左支架和右支架均固定在底座上,顶针夹紧架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中,复位弹簧安装在顶针夹紧架和右支架中间,锁紧螺钉安装在底座上,拧紧锁紧螺钉时,可推动顶针夹紧架向右移动,并压缩复位弹簧;当松开锁紧螺钉时,被压缩的复位弹簧会将顶针夹紧架向左推回;固定顶块通过螺钉安装在上盖板上,用来夹持固定待测的自由曲面工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自由曲面工件的弹簧式拼块结构定位夹具,用于针对不同尺寸、形状,尤其是不同底面形状的自由曲面工件实现定位、夹紧的设计要求。与现有的定位夹具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具有通用性好、定位精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可实现不同表面形状的自由曲面工件的定位夹紧。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点阵接触式的定位结构,当待测的自由曲面工件放置在该结构上时,自由曲面工件的重量会压迫顶针压缩负载弹簧,并向下运动。当锁紧螺钉拧紧时,会推动顶针夹紧架将顶针夹紧,由此起到定位的目的。因此可以实现不同表面形状,尤其是不同底面形状的自由曲面工件的定位。
2)采用拼块式结构,可实现不同尺寸的自由曲面工件的定位夹紧。因采用拼装方式,可将多个定位夹具拼接成大尺寸结构,可装夹尺寸大,故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自由曲面工件的定位夹紧。
3)使用简单方便,定位精度高。本发明只需把待测的自由曲面工件放置在该定位夹具上,摆放水平或放置在需要的位置,拧紧锁紧螺钉,即可实现自由曲面工件的精确定位,因此具有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打开上盖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针夹紧架和顶针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底座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针夹紧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顶针夹紧架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定位夹具结构拼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设有底座1、上盖板2、顶针3、负载弹簧4、左支架5、右支架6、顶针夹紧架7、复位弹簧8、锁紧螺钉9、固定顶块10和螺钉11。其中,上盖板2安装在底座1上;顶针3穿过负载弹簧4安装在上盖板2上;左支架5、右支架6都固定在底座1上;顶针夹紧架7安装在左支架5、右支架6中;锁紧螺钉9安装在底座1上,拧紧锁紧螺钉9时,可推动顶针夹紧架7向右移动,并压缩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安装在顶针夹紧架7和右支架6中间,当松开锁紧螺钉9时,被压缩的复位弹簧8会将顶针夹紧架7向左推回;固定顶块10通过螺钉11安装在上盖板2上,用来夹持固定待测的自由曲面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9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