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处理器的监视装置以及微处理器的监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6535.7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皆川义彦;依田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志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24 | 分类号: | G06F1/24;G06F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处理器 监视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监视CPU(中央处理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同时对 CPU进行复位动作的微处理器的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微处理器的装置中,有时程序会因硬件的故障等而失控, 为了检测这种程序的失控,设有被称为监视计时器(watch dog timer) 的硬件的计时器电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269109公报)。按照 一定周期从被监视程序向该监视计时器(以下称为WDT)输入复位 信号,当被监视程序失控而不输入复位信号时,WDT使微处理器重 新起动。
并且,在因装置功能的版本更新或错误的修正等原因而重写微处 理器所执行的程序(固件:firmware)的情况下,为了执行新的程序, 需要在重写后重新起动微处理器而使主程序从第一行执行。
发明内容
以往,由于设置重新起动用的专用电路进行重新起动,所以电路 会大型化。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必设置专用的电路就能够 在重写程序后使微处理器重新起动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规定的时钟进行计数 的计时单元在以下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进行控制。在第一模式 中,通过程序按照每个规定周期对上述计时单元进行复位(计数清除) 来监视程序的动作状态,在第二模式中,在不是通过程序按照每个规 定周期对上述计时单元进行复位的状态下,使上述微处理器重新起 动。具体说明该构成,本发明具备: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其存储上 述微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对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单元;以及控制上 述计时单元的控制单元。进而,上述控制单元具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 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通过上述程序按照每个规定周期对上述计时 单元进行复位,由此监视上述程序的动作状态;在所述第二模式中, 在不是通过上述程序按照每个规定周期对上述计时单元进行复位的 状态下,使上述微处理器重新起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通过单一的计时单元来构成微处理器的动作状态的 监视和重新起动动作,因此能够实现电路构成的小型化和简化。即, 通过将以往仅用作微处理器的监视装置的计时单元构成为使微处理 器进行重新起动,从而不需要设置重新起动专用的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读取系统的构成说明图。
图2是图1的装置中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图。
图3是图1的装置中的硬件构成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ROM内的程序构成概要图。
图5是程序监视动作概要图,(a)表示第一模式(程序监视模 式),(b)表示第二模式(程序非监视模式)。
图6是程序重写流程图。
图7是图6的程序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与图6不同的程序重写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图像读取系统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系统 具有: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仪10;以及个人计算机(以 下称为PC)20,其是该扫描仪10的上一级装置,对扫描仪发送各种 指令。PC 20和扫描仪10例如经由USB、SCSI、Ethernet、PCIe等 接口而连接,在PC中内置有扫描仪用用户接口的应用程序、用于使 扫描仪动作的驱动程序。
并且,PC 20构成为与网络连接,在重写扫描仪10的程序时, PC 20经由网络获得新程序,进而将该新程序发送给扫描仪10。另外, 扫描仪10可以是具备打印机、传真机等各种功能的复合设备,也可 以是具备后述的监视计时器电路的设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扫描仪10的上一级装置、即作为对 扫描仪10发送指令的装置,以与扫描仪分开设置的PC 20为例进行 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扫描仪内部设置具有与PC 20同样的功能的指令 发送部(应用程序和驱动器),在扫描仪内部进行指令和图像数据的 传递。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扫描仪自身具备显示器等显示部,用户可 以在该显示部的设定画面上设定各种读取条件。
[扫描仪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志凯株式会社,未经立志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6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