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背光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8043.1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刘博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背光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液晶并控制从独立光源发光用于显示字符的发 光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LED显示面板的动态背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在应用广泛的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不发光,而是依靠液晶 面板后的背光提供光源,从而完成显示功能。目前在液晶面板中使用较 多的背光源是发光二极管LED,LED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其色彩还 原性号,亮度均匀性好,寿命长,抗震性能好,已经应用在液晶面板的 背光装置中。但是现有设计中,为了提高显示质量,克服其本身固有的 缺陷,人们想到根据背光参数的变化对背光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
公开号为CN101656049,名称为“背光源亮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的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源亮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背光源亮度控 制装置包括控制方式判定模块和亮度调节模块,控制方式判定模块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获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参数,并根据所述 显示亮度参数获得控制信号,亮度调节模块与控制方式判定模块连接,用 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以脉宽调制方式调整背光源的亮度或以脉幅调制方 式调整背光源的亮度。本发明通过脉宽调制方式和脉幅调制方式的有机 结合,当显示亮度较高时,以脉宽调制方式调整背光源的亮度,当显示亮 度较低时,以脉幅调制方式调整背光源的亮度,有效克服了使用LED背光 源存在的闪烁现象。
公开号为CN101159121名称为“背光源控制系统及方法”的中国发 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控制系统,包括背光源;二维光学测量单元,用 于采集背光源的亮度参数,生成背光源的亮度分布数据;信号处理单元, 用于从二维光学测量单元获取亮度分布数据,对亮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控制背光源亮度的控制信号,并向背光源发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 背光源控制方法,包括采集背光源的亮度参数;根据亮度参数生成背光源 的亮度分布数据;根据亮度分布数据生成控制背光源亮度的控制信号;根 据控制信号输出控制背光源亮度的驱动电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和 方法,实现了背光源均一性的提高,从而提高显示质量,并解决了背光源 中发光二极管自身存在的差异性。
公开号为CN101441856,名称为“背光模块及控制背光模块的亮度的 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及控制背光模块的亮度的方 法。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源、一光感测器及一控制电路。所述多 个发光源的每一发光源可独立操作。所述光感测器用来检测所述多个发 光源的亮度以产生一亮度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用来根据所述亮度信号驱 动所述多个发光源。当所述背光模块用于一扫描式背光的液晶显示器时,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一显示信号关闭所述多个发光源的部分发光源。当所 述多个发光源全部开启时,所述控制电路读取所述亮度信号,以根据所述 亮度信号调整所述背光模块的亮度。
公开号为CN101630484,名称为“背光控制器、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 背光模块的控制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控制器、使用其 的显示装置及控制背光模块的方法。背光控制器包括时域加权模块及调 光控制模块。时域加权模块计算提供至目前画面的第一背光亮度与目标 背光亮度的权重和,以作为一调整背光亮度。其中,目标背光亮度为依据 目前画面的影像内容所获得的。调光控制模块依据目标背光亮度,将调整 背光亮度增加或减少一步阶值,并产生提供至下一画面的第二背光亮度。 藉此,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可快速且平稳地调整至目标背光亮度,以避免 背光源的闪烁,且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可随影像内容可适性地调整以降 低功率消耗。
公开号为CN1658110,名称为“背光源亮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源亮度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笔记本电脑。 本发明首先检索图像控制模组所输出的背光影像调节省电信号,另外又 透过光检测模组检测外界环境的亮度,以得到周遭照明度值,再依据周遭 照明度值求得对应外界环境亮度的周边亮度感测协定信号。然后依据背 光影像调节省电信号和周边亮度感测协定信号来控制背光源亮度,使得 笔记本电脑提升省电的功效。
以上述专利技术为代表的现有技术提供了利用背光亮度对背光进行 控制的多种方法及相应的装置,但是由于它们基于的目的各不相同,虽 然它们均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它们公开的 控制方法并不充分,对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有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