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孔矩形联排抗滑桩不跳桩开挖施工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8395.7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通建设有限公司;夏孝畬;李建新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7/06;E02D17/20;E02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联排抗滑桩不跳桩 开挖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散堆积体上进行联排不跳桩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
背景技术
本发明在各类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施工中,采用抗滑桩治理滑坡较为普遍,针对施工地段施工场地较为狭窄,机械无法施工。鉴于此,我们积极挖潜增效,在施工的实践中开发了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土质松散及雨季期间人工边开挖边进行护壁支护抗滑桩的施工技术难题。其施工操作简单,工期短,节约工程成本,雨季地质条件复杂的抗滑桩施工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同类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施工中尚属首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施工的实践中开发了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土质松散及雨季期间人工边开挖边进行护壁支护抗滑桩的施工技术难题。针对雨季地质条件复杂的抗滑桩施工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同类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施工中尚属首例。深孔矩形联排抗滑桩的施工难点有以下五个方面:1)该抗滑桩是只在滑坡体上直接人工挖孔,由于滑坡体不稳定,成孔十分困难。2)该抗滑桩是深孔矩形,在很多工程中以圆形深孔为主,圆形深孔施工放样容易,矩形放样十分困难,在施工中如果控制不好,矩形深孔容易发生扭曲,造成中心不在垂线上,而发生大规模塌孔。3)由于该抗滑桩施工期间正值当地雨季,24小时不间断雨水对成孔的浸泡,会造成深孔侧壁滑坡体的不稳定,土水压力随雨量变化增加,对作业人员造成威胁。4)由于该抗滑桩为中尼公路的保通抢险工程,对施工进度要求严格,对施工工法提出速度上的要求。5)一般人工挖孔桩作业要求跳桩开挖,这样能够保证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为公路工程三角轻型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1.操作要点
1.1施工准备:测定桩位,平整场地,修建截排水设施,对边坡进行清刷减载并对边坡采取喷砼、挂网、砌筑坡角墙等防护措施。安装井架,安装卷扬机等设备。备好各工具所需的机具、器材和井下排水、照明设施,并埋设滑坡变形、位移、土水压力的观测点,记录初始值。开挖前在孔口上方采用φ48δ3.5钢管搭设雨棚支架,支架上覆盖彩条布避雨,保证全天候作业,且下雨时孔口无雨水下流冲刷孔壁,并在孔口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积水和雨水流进孔内。
1.2锁口制作:按设计做好锁口盘,其顶面应高于原地面线50cm,以防止桩口沉陷及地表水流入。
1.3不跳桩开挖施工要点:采用不跳桩竖向同时开挖,桩间净距仅2m,相邻两桩间施工扰动极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此,只有采取相邻桩孔竖向错开开挖,错开开挖高度以7m为宜,即首先按照跳桩开 挖的原则跳桩开挖第一批桩,待第一批桩开挖7天,其开挖深度已达7m,最上节浇注钢筋混凝土护壁已达7天强度,开始插入第二批桩孔开挖,两批桩平行开挖以确保竖向错开高度,并确保与第二批桩开挖土层相邻的第一批桩护壁已达7天强度,同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在桩孔内按规定间距设置工字钢水平支撑。当第一批桩开挖至岩层后,适当加快第二批桩开挖速度,争取两批桩同时完成,由此达到减小开挖扰动的目的。
1.4护壁施工:抗滑桩应分节开挖,每开挖一节,应及时做好该节护壁,当护壁砼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节,为了保证工期,护壁应加早强剂。护壁各节纵向钢筋必须焊接,禁止简单绑扎。为减轻开挖时对孔壁的震动,以风镐开挖为主,局部可配合风枪。石质较坚硬地段,采用风枪钻浅眼松动爆破。开挖顺序为先中间部分,后孔壁部分。
护壁支撑:立模前先清除护壁上的浮土和松动石,护壁应避免在土石分界处和滑动面处分节。按设计标号和厚度灌注护壁钢筋混凝土。浇筑护壁砼时,必须保证护壁不侵入桩截面净空以内,桩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准其垂直度和净空尺寸。
1.5出渣及孔内排水:当桩孔内人工装碴,使用卷扬机作提升设备,人工小车运至卸碴点,统一采用汽车运至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弃碴场。孔挖至有水时,采用离心泵及时抽水。
1.6模板支撑系统设计:为有效缩减常规小钢模拼装时间,并确保护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桩孔内有足够空间可进行土方开挖,采用大块定型钢模直接吊装,并在大块钢模板面内侧按一定间距有序设置工字钢对撑,预留土方开挖空间,并确保混凝土浇注时承受混凝土侧土压力。按照土层厚度H=20m设计大块钢模,钢模按混凝土护壁设置要求,高度采用1m;为尽量减少钢材用量,又能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有足够土方开挖空间,拟采用在一定厚度钢板上加竖肋及横肋,并在竖向钢模中间加三道工字钢水平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通建设有限公司;夏孝畬;李建新,未经安通建设有限公司;夏孝畬;李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8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