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9145.5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大内共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黄依文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世田***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的流量控制等所使用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阀,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一种电动阀:具有利用电动机的转子旋转而使阀 芯与阀座接触、分离的驱动机构,在该阀全闭时,固定在阀轴保持架上的上挡块碰撞在固 定于导向衬套的下挡块上,使阀轴的旋转向下移动结束。这种电动阀采用了如此螺旋脱离 构造:在全开方向,阀轴保持架与固定在阀本体上的导向衬套之间的旋合最终被解除,使 阀轴的向上移动结束。
专利文献2提出一种电动控制阀,其包括具有阀座和阀芯等的阀部,以及位于该阀部 上方的利用转子旋转而使阀芯与所述阀座接触、分离的步进电动机部,在密闭型壳体内的 转子上方具有该阀的全开挡块和全闭挡块。
专利文献3如图15所示,揭示了一种电动阀110,该电动阀110具有:阀本体115, 其具有与阀室111连通的第一流路112和第二流路113,且在第二流路113的阀室连通部 上设有阀座114;棒状的针阀117,其与阀本体115的提升阀座116接触、分离;圆筒状的 密闭壳体119;配置在密闭壳体119外侧的定子线圈127;转子124,其在密闭壳体119的 内侧通过定子线圈127的通电励磁而进行旋转并可向阀开闭方向移动,具有筒状的套筒122 和利用挡环126固定在该套筒122外侧的筒状的永磁铁123;以及外螺纹管121,其利用 转子124旋转所产生的螺纹进给作用而使针阀117进行开闭动作,密闭壳体119的下盖120 焊接固定在阀本体115上。
在该电动阀110的套筒122下端部上突设有全闭上挡块部122a,在凸缘体118上突设 有全闭下挡块部118a,当针阀117闭阀时,通过闭阀限制挡块112a与全闭下挡块部118a 抵接,对在闭阀时转子124进一步下降予以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0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3-9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310042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阀的全开方向的螺旋脱离构造,对于具有不能解除阀轴 保持架与导向衬套之间旋合的结构的电动阀是不能采用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控制阀中,由于全开闭挡块位于转子的上方,因此存 在着电动控制阀的整个长度变长,并且全开闭挡块所使用的零件个数增多,阀的装配作业 性变差,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另外,若要将这种全开闭挡块设置在转子内,则为了要有 设置空间而必须将阀轴保持架的外径做小,随之,难以确保对阀芯施力用的螺旋弹簧的设 置空间。因此,有难以维持较大的阀口径的同时将电动阀小型化的问题。
在图15所示的专利文献3记载的电动阀110中,以超过从全开位置至全闭位置的全行 程的脉冲数对电动阀进行闭阀驱动,在进行使电动阀开度强制向全闭状态移动的初始化处 理时等,随着转子124旋转而下降的全闭上挡块部122a就与全闭下挡块部118a抵接而频 繁产生冲击声,若将该电动阀110用于室内用的空调机等,那么会使居住环境恶化。
在电动阀110中,由于必须做成套筒122在旋转一次的期间使全闭上挡块部122a和全 闭下挡块部118a进行抵接或非抵接的结构,因此,两挡块部122a、118a的抵接面面积被 设定得小,故存在着因上述冲击造成的两挡块部122a、118a磨损、老化而使电动阀110的 产品寿命缩短的问题。
尤其,如上述电动阀110那样,具有螺旋弹簧130,其在针阀117落坐在提升阀座116 上后成为全闭上挡块部122a与全闭下挡块部118a抵接的全闭状态的期间,对针阀117向 提升阀座116进行施力,该结构通过该螺旋弹簧130,使全闭上挡块部122a与全闭下挡块 部118a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得到少许缓和,但对于未设有这种螺旋弹簧130的简单构造的电 动阀来说,明显有上述冲击所造成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中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其 零件个数少,装配容易,即使小型化也可维持较大的阀口径,可防止因全闭挡块部进行抵 接所产生的冲击声造成的居住环境的恶化和电动阀的短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不二工机,未经株式会社不二工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