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9462.7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尚;仓世古浩志;折田伸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37/027 | 分类号: | C03B37/02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对从光纤母材拉丝而成的光纤进行冷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图1说明现有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30通过在加热炉2内将光纤母材1加热熔融并进行拉丝而制造。拉丝的光纤3在冷却装置4内由冷却气体等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后,通过模具5被覆被覆材料,并在树脂固化装置6中将被覆材料固化,从而形成被覆。被覆的光纤30经拉取装置7卷取到卷取装置8上。
另外,被覆前后的光纤的外径由外径测定装置31、32测定,并被控制为预定的值。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通过一个工序被覆被覆材料的方法,但也施行了利用多个模具5依次进行多个被覆材料的被覆的方法。
在上述光纤的制造方法中,从冷却气体供给端口9向冷却装置4供给冷却气体等,而冷却高温的光纤。由于He气的导热率高且能在短时间内冷却光纤,因此作为冷却气体一般使用He气。
另一方面,He气与其他气体相比是比较高价的气体,因此提出了将使用后的He气通过净化装置或精制装置净化而作为高纯度He气再利用的各种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方法:回收在光纤母材的固结工序中使用的He气,并再循环使用通过He净化装置提高了其纯度的He气。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以下光纤拉丝装置:用框体覆盖光纤冷却筒,在框体的上部设置用于回收He气的回收机构,在框体的下部设置用于吹入清洁空气的气体导入机构,从而在将使用后的He气完全由He气回收室回收的基础上,将该回收的气体通过净化装置或精制装置高纯度化而再利用。
专利文献1:JP特表平11-513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14297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装置大型化且系统复杂,不仅初期投资高,而且维持费用也高。因此,尽管通过He气的再利用可以降低He气的成本,但会产生另外的成本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其能以对现有的装置的改造较少且简单的系统实现He气等冷却气体的再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光纤母材加热熔融而形成光纤的工序;通过冷却装置冷却上述光纤的工序;和在冷却的上述光纤上被覆被覆材料的工序,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冷却上述光纤的工序中,从上述冷却装置的下部供给冷却气体,从上述冷却装置的上部回收上述冷却装置内的气氛气体的一部分,并从上述冷却装置的下部再次供给上述回收的气氛气体。
此外,技术方案2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光纤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回收的气氛气体的量恒定,并且控制上述冷却气体的供给量以使上述被覆工序中的光纤的被覆外径为预定的值。
技术方案3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的光纤的制造方法中,测定上述回收的气氛气体的氧浓度,根据该氧浓度计算气氛气体中含有的外气量,并设定上述气氛气体的回收量以使上述气氛气体中含有的外气量和上述冷却气体的供给量为不同的量。
技术方案4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的光纤的制造方法中,将上述气氛气体的回收量设定得比上述气氛气体中含有的外气量和上述冷却气体的供给量为基本相同的量时的上述气氛气体的回收量少。
技术方案5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光纤的制造方法中,在将向上述冷却装置仅供给上述冷却气体的情况下获得预定的被覆外径的上述冷却气体的供给量设为A,将回收了气氛气体的情况下获得预定的被覆外径的上述冷却气体的供给量设为B时,由(A-B)/A×100表示的上述冷却气体的再利用率(%)为10%以上80%以下。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其能以对现有的装置的改造较少且简单的系统实现冷却气体的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的光纤制造装置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纤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光纤的冷却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氛气体的回收量(气氛气体的供给量)、高纯度He气的供给量、气氛气体中的外气量及He气的再利用率的关系的图。
标号说明
1光纤母材
2加热炉
3光纤
4冷却装置
5模具
6树脂固化装置
7拉取装置
8卷取装置
9冷却气体供给端口
10气氛气体回收端口
11气氛气体供给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9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