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气压远距离管道输送软粘土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0240.7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陶松垒;陶钧炳;李未材;杨洁;黄矩海;李菡倩;蒋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17D1/12 | 分类号: | F17D1/12;F17D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远距离 管道 输送 粘土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远距离管道输送软粘土方法与设备,涉及非牛流——宾哈姆体 (Bingham)输送技术。
背景技术
在堤坝工程中粘土层作为防渗是至关重要的,在海岸工程和海岛工程施工中,常要求在 离堤坝几百米甚至几千米以外取土,进行堤坝的土方闭气。这类土层粘性大,强度低、含水 量大,陆上机械下不去,水上机械上不来,现有的设备难以发挥作用,人工又无法施工。
在水库、湖泊、河道中,日积月累,渐渐地沉积起越来越厚的泥层,使河床提高。这不 但减少库容,污染环境,影响交通,而且在汛期会使洪水泛滥,危及堤防,造成水灾。据报 道,近年来我国由于淤涨消失的湖泊近百个。黄河下游属于冲淤变化剧烈的游荡性河道,河 床高于两岸地面3-5m,最高达10m,整治河道清淤疏导是黄河下游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河下 游的淤背固堤,滩滩刷槽,淤地改土都涉及到软粘土的输送。
另外,原生煤泥、城市污泥、造纸污泥等一类工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其浓度(固含量) 一般都是现有生产工艺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浓度(以符合“减量化原则”,最大程度减小体积 和重量),如煤泥浓度为70%以上,城市污泥(“脱水污泥”)的浓度为20%以上,造纸废渣 的浓度为40%以上。目前全国煤泥年产量已达2000~3000万吨;污水厂脱水污泥全国年产 量约2100万吨,折合干污泥420万吨,占生活垃圾量的40~60%;一个大型的造纸厂全年 的造纸废渣污泥为2~3万吨,全国合计数量巨大。在石油、化工、采矿、环保等诸多方面, 都涉及到软粘物料的管道输送。
可见,软粘土远距离管道输送方法与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软粘土既非固体,又非液体,特别是高浓度、高粘性、低强度软粘土为非牛顿流 体,隶属于宾哈姆(Bingham)体的范畴,很难实现远程管道输送。这种非牛顿流体特性及其 在扰动下的再固结特性,在输送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粘滞阻力。现有技术认为,气体、液体和 粉粒状固体可用管道输送,理论也比较成熟完善。而粘塑性物料的输送理论鲜见研究和报道, 一般来说Bingham流体表观粘度大,在管内流动时阻力很大,输送的能耗较高,认为无法用 管道输送。就输送设备的现有技术来说,泥浆浓度大于30%就无法输送;粉粒状干土稍有潮 湿就无法输送。而在工程中大量泥土的自然状态都处于难以用管道输送的范围。因此软粘物 料的远距离管道输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同时具有理论研究意义的国际性难题。
通过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及相关的数据库,从寻找到的资料可见,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 在这一技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自从流变学在上世纪2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国内 外对Bingham流体进行了一些基础和应用研究。美国印地安纳州Lafayette学院的Bingham 教授首先提出了粘塑性流体的概念,Truesdell在第四届国际流变学会议上介绍了流动和变 形的理性力学,奠定了流变学更严密的理论基础,流变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流变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对Bingham流体的管流及管道输送作了一些 研究,主要集中在Bingham流体管流的流速分布、流体结构、管壁摩擦阻力、压降规律等方 面。国内对Bingham流体也做了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但除本课题组成员以外未发现 采用有效的方法,实现软粘物料远距离管道输送的方法与设备。已见本课题组成员有关将软 粘土管道输送的方法与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中国专利:桥式海涂土方筑堤机(92239175.0), 一种气力输泥方法及系统(93104552.5),表面膜减阻方法与粘塑性物料管道输送技术 (200710126557.X),环保型清淤输泥设备(00247696.7),用于铺设管道的水上浮体 (200720153007.2),粘塑性物料管道输送设备(200720156216.2),软粘物料输送管道水上 铺设方法与装置(200710194649.1),“根据大量的文献分析,本课题组成员无论在理论研究, 还是工程实践中;无论是专用设备研究上,还是施工工艺设计上;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有效地解决了软粘物料远距离管道输送的诸多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