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0280.1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庆;曾竟成;肖加余;刘钧;邢素丽;江大志;王春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J9/2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杨斌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109号中国人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疏水 聚丙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粗糙度决定。在表面能最低的光滑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最多只能提高到120°,而在自然环境中却存在大量超疏水的表面(材料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并且水滴在表面上有较小的滚动角),最典型的就是荷叶表面,水滴在荷叶表面通常形成亮晶晶的球形水珠,这些水珠不能稳定地停留在荷叶表面,在微风或外界的作用力下,只要稍微摇动荷叶,其表面的水珠便会滚落并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起到自清洁的作用。除了荷叶以外,自然界中还存在大量的超疏水表面,如芋头叶、鸟的羽毛、蝴蝶的翅膀、水黾的腿等。
由于水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接触面积非常小,且水滴不能在超疏水表面稳定地停留,因而超疏水表面上的氧化、腐蚀、电流传导、霜冻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超疏水表面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有很多方法被用来构建超疏水表面,如徐坚等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2005,26,1075-108上报道了利用湿空气浇注成膜的方法制备类荷叶状的超疏水聚碳酸酯表面,其接触角为161.8±2.2°;金美花等在《Advanced Materials》2005,17,1977-1981上报道了利用氧化铝为模板制备超疏水聚苯乙烯薄膜;Erbil等在《Science》2003,299,1377上报道了利用相分离的方法制备凝胶状的超疏水聚丙烯表面,其接触角达到160°;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溶胶-凝胶法、氟化涂层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聚电解质交替沉积法、阳极氧化法、机械拉伸法等。然而,现有的这些方法要么使用昂贵的材料,要么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或复杂的工艺过程,难以产业化。因此发明一种简单而又易于产业化的技术制备超疏水表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疏水性质稳定、超疏水效果好的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还提供一种操作工艺简单、可控性好、生产成本小且绿色环保的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的孔径分布范围为100nm~10μm,平均孔径为650nm~1μm,所述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为150°~165°,水滴在所述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的滚动角为5°以下(一般在3°~5°的范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的孔径分布范围优选为500nm~5μm,平均孔径优选在700nm~800n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超疏水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在公知的范围内优选为1mm以下,但是3mm以内的厚度都能够实现。
上述本发明的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是由大量微米级、纳米级孔组成的白色多孔表面,该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质稳定,在温度范围为0℃~40℃、相对湿度为30%~90%的环境中放置一年,超疏水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1~10)∶1的质量比将聚丙烯颗粒和聚苯乙烯颗粒在混料机中均匀混合;
(2)采用流延法、挤出法或压延法将上述均匀混合后的混料制备成由所述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组成的薄膜半成品;
(3)将所述薄膜半成品置于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中浸泡,使该薄膜半成品中含有的聚苯乙烯被充分溶解,然后取出烘干,得到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
上述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优选为1h~10h,浸泡时的温度控制在20℃~60℃。通过优选的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能够更好地溶解薄膜半成品中的聚苯乙烯组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性质稳定、超疏水效果好的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更重要的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作工艺简单、重现性好、无需任何昂贵设备投入、也无需进行复杂化学处理的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易于产业化,而且绿色环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测试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多孔超疏水聚丙烯薄膜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