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煤层气抽采产能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0409.9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文光才;孙东玲;杜子健;龙伍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煤层气 产能 预测 方法 | ||
1.井下煤层气抽采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测取待测煤层原始参数,包括初始煤层气压力、煤的吸附常数、初始煤 层气渗透率、煤基质收缩系数、煤的容重、孔隙率、孔隙压缩系数、灰分和水 分;
2)将测得的煤层原始参数代入模型中进行求解,获得抽采后的平均渗透率、 抽采后的煤层气压力、抽采后的煤层气平均含量以及煤层气抽采量:
其中:
其中:p0为初始煤层气压力,单位MPa;
p为煤层气压力,单位MPa;
b为煤的吸附常数,单位1/MPa;
R为煤基质收缩系数;
K0为初始煤层气渗透率;
K为煤层渗透率,m2;
μ为煤层气的绝对粘度,Pa·s;
a为煤的最大煤层吸附量,单位m3/t
b为煤的吸附常数,单位1/MPa;
W为煤的水分,单位%;
A为煤的灰分,单位%;
P为煤层气压力,单位MPa;
γm为煤的容重,单位t/m3;
φ为煤层孔隙率;
cφ为孔隙压缩系数;
pN为1标准大气压,0.1013MPa;
所述,抽采后的平均渗透率为抽采一定时间后,抽采影响范围内的煤体的 渗透率;所述抽采后的煤层气压力为抽采一定时间后,抽采影响范围内的煤体 内残余的煤层气的压力;所述,抽采后煤层气含量为抽采一定时间后,抽采影 响范围内的煤体内残余的煤层气含量;所述煤层气抽采量为一定抽采时间段内, 抽采钻孔所抽出的煤层气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煤层气抽采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的求解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将待测煤层原始参数作为初始值计算抽采范围,对抽采范围进行网格 划分;
22)根据步骤21)的网格划分,计算系数矩阵并建立求解矩阵:
系数矩阵一:
系数矩阵二:
求解矩阵:
A,B,C,D均代指系数矩阵;
Δx表示沿x方向的步长;
Δt表示t方向的步长;
23)计算第一个时间步长的各结点煤层气压力和渗透率;
24)将计算所得的各结点煤层气压力和渗透率赋为初值;
25)利用步骤24)所得的初值重新计算抽采范围并进行网格划分;
26)根据步骤25)的网格划分,计算系数矩阵并建立求解矩阵;
27)计算下一时间步长的各结点煤层气压力和渗透率,并返回步骤24), 直到计算完成,计算完成的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40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