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0437.0 | 申请日: | 201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今成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金属材料的热轧生产线的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轧制金属材料的轧制生产线,有制造钢铁板的薄板热轧、厚板轧制、冷轧的生产线,钢铁的型钢轧制、棒钢、线材的轧制生产线,及铝和铜的轧制生产线等。这其中,消耗大量能量的轧制生产线是热轧生产线。这是由于在热轧生产线中,将作为处理对象的金属材料加热至高温使其变软后,让其产生大的变形的缘故。特别地,薄板热轧生产线和厚板热轧生产线的工厂本身就很大,消耗能量大。
从热轧生产线的高温金属材料产生的热能的回收和再利用现在还远远没有做到。各轧制工序中,来自金属材料的辐射和对流产生的热能只是加热了周围的空气。此外,冷却中使用的水所含有的热很少被回收再利用,回收的水大多只是在工厂的外部被冷却。
近年来,为了回收冷却水中含有的热,提出了轧制设备的冷却装置及热回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自治体运营的垃圾焚烧工厂中,在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将水加热得到足够高温的水的情形下,有时能使水变成蒸汽后驱动叶轮旋转,用于发电。此外,100℃以下的低温的水有时可提供给靠近垃圾焚烧工厂的温泉设施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5322号公报
但是,即便回收热轧生产线的热,一般也很难直接再利用。在能获得足够高温的水等的情形下,有时可以产生高温蒸汽用于发电,但在不能获得足够高温的水和媒介物的情形下,热的再利用非常困难。一般来说,除了在温泉设施再利用等特殊的情形以外,将热转换成电力时作为能量形态利用的自由度高。电力也是难于储存的能量形态,但最近也在开发高性能的2次电池等电力储存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热轧生产线中金属材料的处理发出的热并将其作为电力储存的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加热轧制金属材料的热轧生产线的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电转换装置,其将热轧生产线中金属材料的处理发出的热转换成电力;以及电力储存装置,其储存由热电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电力。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回收热轧生产线中金属材料的处理发出的热并将其作为电力储存的热回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热电转换装置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热电转换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配置场所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热泵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用于判断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的有效性的效率曲线的例子的图表。
(符号说明)
10热回收装置
11热电转换装置
12电力储存装置
13显示装置
14电力预测装置
15判断装置
20热轧生产线
21加热炉
22粗轧机
23保温罩
24精轧机
25水冷装置
26卷绕机
27台辊
28上卷矫正装置
30卷材堆场
50房屋
61泵
62蒸发器
63冷凝器
100金属材料
110热电元件
111集热装置
112转换装置
113热凝集化装置
200成品卷材
210卷材移动台车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以下的附图的记述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只是示意图。此外,以下所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用于具体化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零件的构造、配置等并不局限于下述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加入各种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0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承拉构件的仿形流体填充腔
- 下一篇:使用防卫素对抗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