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Web即时通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1065.3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房;沈敬;陈长虹;汪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乐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web 即时通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Web即时通讯技术。
技术背景
如今绝大多数即时通讯技术都是基于应用程序的,通常使用tcp/ip协 议,使用时必须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且容易受到防火墙、操作系统 等限制。基于web的即时通讯方法采用http协议,则具有跨操作系统、无 须下载安装软件立即就能使用、不受防火墙影响(80端口:一般防火墙不 做任何限制)等优势。现有基于web的即时通讯技术大致有三种:
1、基于浏览器插件(ActiveX),相对稳定,但需要用户允许并下载 安装,容易受安全软件的拦截,同时受浏览器的限制,需要开发不同浏览 器的版本。
2、基于Flash技术,如Yahoo Web Messager、Google Talk Gadget
3、基于HTTP技术,如MSN Web Messager、Web QQ。
但是现有基于web的即时通讯技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基于web的即时通讯技术由于采方法用http协议,而http的无连接性、 无状态性使得即时通讯的用户在线状态管理比较困难,具有较大的延迟 性。
另外基于web的即时通讯技术存在单向性:只有客户端(web浏览器) 主动去联系服务端,而服务端无法主动去联系某个用户。故消息的发送与 接收会出现信息可能会丢失、延迟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基于网站的系统中处理不同用户之间即时通讯的 方法,解决了用户在线状态管理延迟性的情况,大幅降低在消息发送和接 收上出现的信息丢失、延迟情况。
一种Web即时通讯方法,包括:
(a)消息发送的步骤;
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网关将欲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发送至服务 器;
第一用户登录后,选择第二用户向其发送即时消息,浏览器会在后台 首先会校验即时消息是否符合发送规则(例如消息内容过滤等),如果不 符合则提示第一用户,同时停止即时消息的发送。如果符合,则开启一个 异步即时消息线程,请求第一网关发送即时消息。
即时消息包括目标用户唯一识别码、来源用户唯一识别码以及数据内 容,数据内容包括即时聊天内容以及其他附加信息。网关在接收到请求后, 首先会校验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然后把即时消息发送到Web IM服务 端(即服务器)。
(b)消息分发的步骤;
所述的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即时消息保存至数据库中,服务器判断第二 用户的状态信息,如果第二用户已登录,则将所述的即时消息转发至第二 用户所登录的第二网关,如果第二用户未登录,则将该即时消息以离线消 息的方式保存至数据库中;
步骤(b)中Web IM服务端接收到网关转发的即时消息,从中提取出 来源用户唯一识别码、目标用户唯一识别码和数据内容;把这些数据保存 至数据库中;检查目标用户(第二用户)的状态信息,如果已登录,则取 出其所登录网关地址,把即时消息转发至该登录网关,否则该即时消息发 送结束。
(c)消息接收的步骤;
第二用户由未登录状态改变为登录状态时,所述的服务器将数据库中 属于第二用户的离线消息通过第二网关返回至第二用户的客户端,再显示 给第二用户;
第二用户处于登录状态时,第二用户的客户端开启一个线程访问第二 用户所登录的第二网关;
若第二网关没有接收到发向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则该线程会被挂 起,直至达到预定的挂起时间后该线程返回;
若第二网关接收到发向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则该线程将即时消息返 回给第二用户的客户端;
步骤(c)中包含两种情况,离线消息的接收和即时消息的接收,若 第一用户发送即时消息时,恰好第二用户没有登录,那么在随后第二用户 是,就会接收到离线消息。
若第一用户发送即时消息时,恰好第二用户已经登录,第二用户获取 即时消息时,是其客户端后台会始终开启一个线程去访问网关获取即时消 息。如果没有即时消息,则该线程会被网关挂起,进入阻塞状态,直至超 过挂起时间,如果有属于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由Web IM服务端转发给当 前网关。这时线程会被网关返回,同时将即时消息发送到第二用户的客户 端。
(d)消息处理的步骤;
第二用户的客户端判断当前返回的线程是否已取到即时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乐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乐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