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灯组件的光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1095.4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8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L·F·施瓦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3/00 | 分类号: | F21V13/00;F21S8/10;B60Q1/00;F21W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彭武;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灯 组件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的灯组件,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灯组件的光 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的机动车-如现代汽车本来就装配有照明系统以便为车辆驾驶员 提供内部和外部照明。这种照明系统包括一系列灯组件,其被安装或整合在车 辆的前部、两侧和后部。这些灯组件的作用是为驾驶员提供外部照明以在低光 条件下-如夜间驾驶时能够安全操作车辆,并提高车辆的醒目性。这些照明系 统还显示关于车辆存在、位置、尺寸、了进方向等的信息,并提供发送信号功 能以指示操作者想要对车辆进行的操作。
所有汽车都必须装配后刹车灯,其在启动车辆刹车系统时发亮以指示车辆 正在减速或停车。刹车灯通常以2的倍数对称安装在车辆后部的左右边缘,刹 车灯是红色稳定发光灯,其在驾驶员向刹车踏板施加压力时点亮。许多汽车还 装配有中间刹车灯,其比车辆的传统左右刹车灯安装得高。中间刹车灯被称为 中间高位刹车灯,或中置高位制动灯(CHMSL)。所述中间高位刹车灯旨在给 后面的驾驶员发出减速警告,因为这些驾驶员观察车辆常规刹车灯的视线被中 间的车辆挡住了。
除上述刹车灯组件以外,目前生产的汽车还装配有在前面安装的前灯。与 后刹车灯的结构相似,单个前灯组件通常安装在车辆的左前和右前角。前灯通 常的设计可以提供两种不同设置的前向照明,即“近光”设置和“远光”设置, “近光”设置为正常的驾驶条件提供充分的、闪烁最小的前向和侧向照明;“远 光”设置提供强烈的、集中分布的光,其主要适用于没有迎面而来的驾驶员的 驾驶情况。
除了前向照明以外,前灯组件还可以包括多种提供不同特征的灯。白天行 驶灯,也称为日间行车灯(或缩写为“DRL”),其用来增加车辆在日光条件下 的醒目性。日间行车灯在车辆起动开始行驶时自动打开。它们可以是结合在车 辆设计中的功能指示灯,或者也可以用例如近光前灯或远光前灯提供。类似地, 夜间停驶车辆前部的醒目性由前示廓灯发出的白色或琥珀色光提供,更常见地 称为“停车灯”。
常规的灯组件包括多个内部部件,如灯架、反光镜、灯泡、内部调节机构, 一些情况下还有投射灯。传统上,整个灯组件在与车辆集成之前被预先组装在 防护灯壳里。防护性外部透镜对于保护内部灯元件免受外部碎屑和天气等的影 响也是必要的。这种现有技术的灯组件的复杂性增加了所述组件的生产成本, 反过来又增加了汽车的成本。
最近,一些车灯组件以多个发光二极管替代了传统的灯丝型灯泡。发光二 极管相比其常规的灯泡对应物具有某些优点,包括耗电量低、抗冲击性高、发 热最小和预期使用寿命更长。但单个来看,发光二极管的光输出不足以取代其 他灯形式(如白炽、卤钨、荧光和高强度放电)。所以,现有技术灯组件中的发 光二极管一般集合成串或束,以聚集充足的光输出。此外,这种发光二极管发 出的光通常分散成不受控制的光扩散分布状态,其不适合某些灯配置,如日间 行车灯和转向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和独创的光导向装置构造和使用所述光导向装置的各 种车灯组件。本发明的所述车灯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车灯组件具有显著的优 点。在一个这样的示例中,所述的一个较为简单的设计提供了更可控的光散射 和对光源更有力的热量管理。此外,使用发光二极管光源相比常规灯泡方案大 大减少了能耗(如大约14瓦左右)。最后,因为本发明的灯组件只需更少的元 件,所以降低了整车的成本,也将与一般养护相关的保修成本减到最小。
本发明额外的好处包括显著的式样优点。由于减少了部件的总数,取消了 以前所需要的反光镜,这里所述的光组件可以设计得比其传统的现有技术对应 物更窄。此外,本发明所述光导向装置技术还提供了对不同汽车平台配套实现 独特的识别灯光显示标牌特征的能力。这里公开的所述灯组件还比传统的前灯 和尾灯组件小得多,从而释放了所缺乏的和宝贵的封装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