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格钢桥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1415.6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石雪飞;阮欣;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格 桥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公路桥梁领域,涉及桥面板,尤其是一种栅格钢桥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高潮已过,但由于材料退化及车辆荷载的增大,大量在役旧桥安全性越来越差,桥梁的安全维护日益重要。但是维护期间的交通阻塞会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如何快速修复桥梁,尽早恢复交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格钢桥面板,实现了新桥快速架设与旧桥迅速维修,极大地杜绝了交通中断,同时保证桥梁的刚度与强度,以及行车所需的平整度与摩擦力要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栅格钢桥面板,其将桥面板设置为由栅格构成,栅格包括横肋、纵肋和斜肋,纵肋垂直横肋布设构成方格,斜肋沿方格对角线布置。
所述横肋、纵肋和斜肋的宽度比例为横肋∶纵肋∶斜肋=2∶2∶1,高度比例为横肋∶纵肋∶斜肋=5∶3∶3。
所述方格的边长L4,数值范围为10cm~20cm。
所述横肋设有供纵肋穿过的缺口,纵肋上下缘设有与横肋缺口卡嵌的凹槽。
所述横肋的缺口为斜向菱形缺口,斜向菱形缺口的菱形长对角线d1与纵肋的高度S2的比值d1∶S2为1∶0.95~1;斜向菱形缺口的菱形最小的高d2与纵肋2的凹槽处高度S3的比值d2∶S3为1∶0.95~1。
所述横肋、纵肋和斜肋的上表面设有凹槽而形成矩形齿口。
所述凹槽的间距为1cm,深度为0.5cm。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桥梁能够快速地架设,从而使得交通可快速恢复;且在保证桥梁刚度、强度等安全技术指标的同时,具有桥体轻捷、架设方便、通行迅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栅格钢桥面板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横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纵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横肋纵肋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栅格钢桥面板,由工厂预制完成,由于无需路面铺装层,现场架设3小时左右即可通行。此外,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用于桥面板的替换,也可与纵桥向型钢配合替换整个桥梁,适应范围极广。
其具体涉及:
1)栅格形状
栅格形状决定了桥面的平整性,直接影响着行车的舒适度。本发明主网格设计成方格4,并用对角线方向的斜撑加密,方格4的边长L4一般设计为10cm~20cm。
2)钢肋布置与尺寸
钢肋布置与尺寸决定着栅格钢桥面板的强度与刚度。栅格由三类构件组成:横桥向钢肋——简称横肋1、纵桥向钢肋——简称纵肋2、斜向钢肋——简称斜肋3。
横肋1是主要承重构件,沿横桥向平行布设;
纵肋2是次要构件,将车轮荷载分散传递到横肋1上。垂直横肋1布设;
斜肋3为辅助构件,作用是分散轮压与加劲网格。沿方格4两条对角线分别布设。
横肋1、纵肋2及斜肋3的宽度比例为横肋∶纵肋∶斜肋=2∶2∶1,具体宽度根据桥梁交通荷载的大小在1.0cm~3.0cm间取值。
横肋1、纵肋2及斜肋3的高度比例为横肋∶纵肋∶斜肋=5∶3∶3,具体高度根据桥梁交通荷载而定,对于公路2级荷载,横肋的高度在10cm~15cm间取值。
3)钢肋上表面花纹
钢肋上表面构成行车道,其设计形状影响着车道的摩擦度与平整度。本发明将各类钢肋上表面设有凹槽而形成矩形齿口6,凹槽的间隔为1cm为宜,最大不超过2cm,其深度为0.5cm。
4)钢肋连接口
横肋1、纵肋2连接:采用混接方式:铆接为主,焊接为辅。斜肋3采用焊接方式与主网格连接。铆接构造为:在横肋1的连接处钻开一个斜向菱形缺口5,纵肋2在连接处上下缘对称设置一对凹槽21,该对称设置的凹槽21在上下缘的宽度、深度分别一致。横肋1的斜向菱形缺口5的菱形长对角线d1与纵肋2的高度S2的比值d1∶S2为1∶0.95~1。斜向菱形缺口5的菱形最小的高d2与纵肋2的凹槽21处高度S3的比值d2∶S3为1∶0.95~1。
钢肋间的相互连接决定着整个结构的耐久性。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的疲劳破坏会严重影响结构寿命。本发明采用主要结构铆接、辅助结构焊接的混合连接方式,有效避免焊接缝的疲劳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间结构蝴蝶形铸钢相贯节点
- 下一篇:门把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