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箱式或柱式变压器信息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1416.0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华;陈飞;李刚;孙纯军;唐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系统 箱式 变压器 信息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箱式或柱式变压器信息传输方法,属于配电网工程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网由高压输电网和中低压配电网组成。高压输电网用于远距离、高电压、大容量输送电力,高压输电网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较少,单站单线路供电的区域较大,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各类系统配置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中低压配电网是高压输电网的下级电网,供电区域相对较小,但数量多,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由于其供电影响面小且对经济性非常敏感等因素,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在我国仍是空白。
近年来发展与能源和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节能降耗,发展低炭经济,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我国中低压配电网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的影响,没有通信手段,不能实现配网自动化。国网公司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节能降耗,在四个城市选定的区域内进行配网自动化试点,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电力线载波(PLC)、公网无线GPRS等。配电网通信系统建设的难点是没有合适的机房运行环境,特别是箱变和柱变位于室外,没有机房、电源,配电箱内空间小且温湿度不可控,运行环境恶劣,是配网自动化中的难点。配网自动化试点中在箱/柱变自动化装置上加装PLC或GPRS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上传,但PLC通信速率低、可靠性差,GPRS是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其费用高、安全有隐患、信号有盲区,皆不是理想的配网自动化通信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柱变通信解决方法,在不对箱/柱变现有结构进行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条件实现高速率、高可靠性的箱/柱变信息传输,满足智能电网建设要求,提高电网效益,节能降耗,发展低炭经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箱式或柱式变压器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户外的箱式或柱式变压器上不设专用通信装置,将箱式或柱式变压器的配变终端设备(TTU)的上传信号直接在本装置内通过协议转换和光调制变换为以太网光信号,采用光以太网接口、通过随进出箱式或柱式变压器的电力线路路径上敷设的光缆,将箱/柱变自动化信息就近接入配有完整通信系统的配网通信站,实现箱/柱变自动化信息的高速率、高可靠的远距离传输。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无专用通信装置的箱/柱变信息传输方式,解决了配电网箱/柱变信息传输的难题,以简单、经济的方式实现了配网自动化,为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奠定了基础。该方案的实际应用,将会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为国家节约大量的材料和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箱/柱变配网自动化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原理图;
图2为箱/柱变配网自动化信息传输方法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配网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信息传输需求,配网信息传输主要采用光缆通信方式,选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组网,以一个电源点220/110kV变电站为一个EPON区,分两级光分配网络(ODN)进行配置。光线路终端(OLT)上联采用FE口,下联采用32个PON口;ODN两级分光比为1∶4和1∶8;光网络单元(ONU)上联采用2个PON口,下联采用4~24个FE口,其中有2~6个口应配为光FE口。
箱/柱变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位于户外的箱/柱变上不设专用通信装置,配变终端设备(TTU)的上传信号直接在本装置内通过协议转换和光调制变换为以太网光信号,采用光以太网接口、通过随进出箱/柱变的电力线路路径敷设的光缆,将箱/柱变自动化信息就近接入机房和电源条件完备的配变电站内的ONU,实现箱/柱变的信息传输。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未经江苏省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错式永磁直线电机
- 下一篇:一种集中式数字化变电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