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路构件和超声波式流体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2144.6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真人;中野慎;村上博邦;后藤寻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超声波 流体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构件和具有流路构件的超声波式流体测量装置,该流路构件中,在第1侧壁部上设有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在第2侧壁部的内表面上设有反射面,且该流路构件具有覆盖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的超声波透过膜。
背景技术
作为通常的V路径的超声波式流体测量装置,公知有在测量流路的收容部收容有流路构件,与流路构件相邻地设置有第1超声波测量部和第2超声波测量部的超声波式流体测量装置。
即,流路构件由第1侧壁部、第2侧壁部、顶板部和底板部形成为方筒状,由此,由流路构件形成流体流路(以下称为“流路”)。在第1侧壁部相邻设置有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并且,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与流路面对地被配置。
此外,在第2侧壁部设有反射面,并且反射面被与流路面对地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9224号公报
如图24所示,专利文献1的超声波式流体测量装置120中,由流路构件121形成流路122。
从第1收发波器123发送的超声波127在反射面128被反射,呈V字状(V路径)传播到第2收发波器125,传播的超声波127被第2收发波器125接收。
另一方面,从第2收发波器125发送的超声波129在反射面128被反射,呈V字状(V路径)传播到第1收发波器123,传播的超声波129被第1收发波器123接收。
基于由第1收发波器123和第2收发波器125接收的超声波(信号),求得在流路122内流动的流体131的流量。
另外,第1超声波出入部135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136在第1侧壁部133上隔有规定间隔地被设置。
因此,在第1侧壁部133的第1超声波出入部135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136之间设有柱体137。柱体137是向流路122突出(伸出)的部位。
因此,流体131在流路122中流动时,由柱体137所形成的台阶141、143、间隙142、144有可能导致在流体131中产生紊乱(紊流)155。
在此,这些台阶141、143、间隙142、144存在于呈V字状(V路径)传播的超声波127夹角θ2内侧、呈V字状(V路径)传播的超声波129夹角θ2内侧。而且,流体131在超声波127和超声波129的夹角θ2内侧产生的紊乱有可能使超声波紊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因流体的紊乱而导致超声波的紊乱的流路构件和超声波式流体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流路构件的特征在于,其主体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延伸且截面呈矩形,该主体包括:互相平行的第1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架设在上述第1侧壁部和上述第2侧壁部之间的顶板部和底板部;设于上述第1侧壁部的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设于上述第2侧壁部的内表面的反射面;覆盖上述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上述第2超声波出入部,并且可使上述超声波透过的超声波透过膜,上述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上述第2超声波出入部相连续,并且上述超声波透过膜一并覆盖上述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上述第2超声波全部出入部。
在本发明中,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被设置成连续,并且由超声波透过膜一并覆盖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
另外,从第1收发波器经由第1超声波出入部向反射面发送超声波,并且在反射面反射的超声波由第2收发波器接收,因此超声波呈V字状(V路径)传播。
另一方面,从第2收发波器经由第2超声波出入部向反射面发送超声波,并且在反射面反射的超声波由第1收发波器接收,因此超声波呈V字状(V路径)传播。
在此,如上所述,通过用超声波透过膜一并覆盖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因此能确保呈V字状传播的超声波的内侧的部位为平坦。
在流路构件内流动的流体不会在呈V字状传播的超声波的内侧的部位产生紊乱。
由此,能防止因流体的紊乱而导致超声波产生紊乱。
而且,通过使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连续,因此能够从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之间去除台阶部(柱体)。
因此,能够将覆盖第1超声波出入部和第2超声波出入部的超声波透过膜选择设置在第1侧壁部的背面侧(即,流路侧)和第1侧壁部的正面侧(即,流路的相反侧)两者中的任一方。
即,通过在第1侧壁部的背面侧设置超声波透过膜,能够分别以不同的构件构成第1侧壁部、第2侧壁部、顶板部和底板部,并将各构件组装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晶硅薄膜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压电流互感器器身干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