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hell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循环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22876.5 申请日: 2010-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1792219A 公开(公告)日: 2010-08-04
发明(设计)人: 杨文忠;杨学忠;尹晓爽;刘瑛;唐永明;颜冰;杨晓远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04 分类号: C02F9/04;C02F1/52;C02F1/76;C02F1/56;C02F1/44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袁正英
地址: 210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shell 粉煤 气化 污水 循环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氧化沉淀剂及其一种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氧化 沉淀剂及其Shell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循环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多煤、少油、缺气”,因此煤气化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开 发的热点,其中壳牌(Shell)粉煤气化技术由于清洁、高效、单炉产气量大等特点受到 了国内以煤为原料生产化肥的企业关注。

采用壳牌粉煤气化装置来生产粗合成气,原料煤中的碳在高温下进行部分氧化反应 生成以CO和H2为主的气体。其中氮、硫和金属等杂质在气化过程中部分转化为氨、 氰化物、硫氧化合物以及重金属化合物等,这些有害物质大部分溶解在工艺过程的洗涤 水中。此外在粗合成气的洗涤过程中,大量粒径极小的粉尘进入水中,使得洗涤水的悬 浮物和浊度较高。

目前在气化炉的废水处理方面,国外多采用闪蒸、沉降及气提处理后送污水处理装 置进行生化处理,对残留的微量无机氮和硫元素进行氧化,气提后的酸性水和处理后的 洗涤水可以再循环使用。

在正常情况下,气化装置的废水经混凝沉淀、部分清水内部循环利用后,剩余少量 的水排出,通过对排出水进行两级氧化处理后进初级污水处理场。这部分水的氨氮不高, 但悬浮物很高,尤其是粒径极小的粉煤灰,极难去除,还含有少量的重金属。但在实际 运行过程中,气化装置的实际供水量往往远大于设计值,由此导致气化工段实际排出污 水量较大,而且目前许多企业的气化废水沉淀池的运行效率很低,经混凝沉淀后的出水 中悬浮物的含量依然很高,主要是难以去除的细小颗粒物,使废水呈现浑浊的灰黑色。 废水中的CN-可以通过两级氧化去除,但这些废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难以去除,即使经过与净化废水、生活污水等混合,废水的污染因子仍然很高,达标排 放压力很大。

强化混凝是目前混凝技术的研究热点,多通过提高混凝剂的电荷、无机混凝剂与有 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的方法。由于水中的颗粒物常常被有机物包覆,使其保持胶体颗粒 的稳定性。本发明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氧化剂破坏有机物胶体颗粒的稳定性,从而达到 强化混凝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Shell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工艺及其循环系统的现有技术中 粉煤气化污水回用率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氧化沉淀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 利用该氧化沉淀剂的Shell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循环工艺,实现了污水的回用循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氧化沉淀剂,其特征在于其组份及各组份占沉淀剂 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10~20%、无机高分子絮凝剂40~50%、氧化 剂30~40%、天然化合物5-20%。

优选上述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或丙烯酰胺-二甲基烯丙基 氯化铵聚合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聚合铝铁;氧化剂为次 氯酸钠、亚氯酸钠或高氯酸钠;天然化合物为腐植酸或木质素磺酸盐。

上述氧化沉淀剂的制备方法为:按氧化沉淀剂配比称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高 分子絮凝剂、氧化剂和天然化合物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氧化沉淀剂的Shell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循环工艺, 其具体步骤为:将粉煤气化污水依次加入混凝剂、氧化沉淀剂、氧化剂进行预处理,降 低污水的悬浮物和COD,然后再经过超滤和反渗透装置,出水直接回用于气化洗涤或循 环冷却水系统,形成粉煤气化污水的回用循环工艺。

以粉煤气化污水的体积为基准,优选上述的混凝剂的加入量为10~40mg/L,氧化 沉淀剂的加入量为10~60mg/L,氧化剂的加入量为2-20g/L。

其中,优选上述的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聚合铝铁。所述的氧化剂为二氧 化氯或次氯酸钠。

本发明中所述的超滤和反渗透装置可选用常规的超滤和反渗透装置,优选为陶氏超 滤和反渗透装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Shell粉煤气化污水回用工艺及其循环系统具有节水、高效等特点,回用 率达70%以上,对原有系统改动不大,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