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土状氧化矿微生物制球堆浸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4109.8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鼎;王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宣明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2B1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3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土状 氧化 微生物 制球堆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土状氧化矿的浸出方法,特别是微生物制球堆浸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铜的矿物中,地表层存在着风化程度高、粒度较细类似土壤的一种矿体——土状氧化铜矿,一般粒度小于1mm部份占总体80%以上,含铜品位在0.1%~1.2%不等,平均品位在0.6%左右,含有惰性铜和结合铜,属于品位低、难处理、加工成本高的一类矿石。由于粒度细、渗透性能差,不同于块状氧化矿,因而不宜直接进行堆浸作业。所以目前处理这类矿石所采用的技术是搅拌浸出的工艺,也有采用搅拌时加进微生物的尝试,浸出后再生产电铜。现有的这类技术存在着流程长、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土状氧化矿微生物制球堆浸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浸出效果好,节能,投资低、环境效益好等优点。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直接土状矿筛分,粒度1.5mm以下细矿加入菌酸水和水泥制成直径10mm~20mm矿球堆浸,“菌酸水”中硫酸质量浓度3%~10%,菌种为氧化亚铁硫杆菌(Tf)、氧化硫硫杆菌(Tt)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杆菌(Lf)的混合菌,三者质量比4.0~5.5∶2.5~3.5∶1.5~2.5,细菌量比105~108个/ml,水泥量15~30kg/吨矿,喷淋浸出中的浸出液闭路循环生产。
本发明的上述的制球堆浸,也可以按以上技术方案的参数基础上,采取先在细矿中加入水泥和硫酸液混合制球,再用菌酸水喷淋浸出,“菌酸水”的pH值为1.5~2.0。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还包括:
混合菌的生产是由滤渗槽驯化培养,由暗室放大和扩大繁殖,再经驯化繁殖后投入生产应用,从而使菌种的驯化和繁殖循环一体化完成,且在驯化中可灵活应用9K等培养液,满足“菌酸水”在喷淋中的需求量。
制矿球的温度为2~4℃,制成的球粒含水25~30wt%,筑堆的矿球酸化或熟化2~3天后浸出,在湿润状态下筑堆浸出,筑堆的矿球中插入透气管自然通入空气,或用0.5MPa的空压机连通透气管补充空气。
在筑堆矿球时,可将土状矿筛分粒度在15~20mm的粗矿粒铺设30~50mm,作为矿球堆浸的面层,喷淋浸出的强度为12~16L/m2h,浸出时间2~4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堆浸的方法处理量可以大大提高,减少了洗矿、搅拌、浓缩、沉清、滤渣、滤渣、建设尾矿库等一系列程序,节省了这部份投资费用,减少了人工费和电费等等。
而微生物制球浸出技术具有投资低、环境效益好等特点,通过滤渗槽和暗室的应用,使混合细菌的驯化和繁殖一体化完成,满足了规模化生产需求,混合细菌的使用更能适宜难处理的铜土状氧化矿或其他矿种的浸出。本发明与其它相应技术相比,比常规的选冶效率高20%以上,如土状氧化矿搅拌浸出率一般只是50%左右,其中结合铜、惰性铜、被不明物包裹的铜很少被浸出,而使用微生物制球堆浸后能提高20%以上的浸出效果。浸出液可经过萃取、反萃、电积产出合格的电铜,也可以直接生产含铜90~94%的海绵铜,将极大的降低能耗,对节能减排做出很大贡献。
在我国的铜资源中,对铜的土状氧化矿开发利用呈落后状态,采用本发明的微生物制粒堆浸,用滤渗槽和暗室将驯化和繁殖一体化实现,对铜业生产将起到提高和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宣明,未经王宣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