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依达拉奉的水溶性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24227.9 申请日: 2010-03-15
公开(公告)号: CN102190622A 公开(公告)日: 2011-09-21
发明(设计)人: 李勤耕;谢守全;甘永军;王涛;陈大海;高宏伟;徐璐 申请(专利权)人: 李勤耕
主分类号: C07D231/26 分类号: C07D231/26;A61K31/496;A61P25/00;A61P39/06;A61P7/10
代理公司: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康海燕
地址: 400016 重庆市渝中***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水溶性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依达拉奉的水溶性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依达拉奉(edaravone)是日本三菱株式会社研发的新一代中枢神经用药,主要用于脑梗死急性期产生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动作障碍及功能障碍,还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其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结构式为: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目前上市的依达拉奉只能制成注射液,规格为20ml:30mg,使用时用生理盐水稀释给药。由于依达拉奉难溶于水,制备注射液时,需用碱性水溶液溶解;而依达拉奉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该产品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变得艰难;同时为了保证药品的稳定性,制备依达拉奉注射液时须加入抗氧剂以保证制剂稳定性,这可能给用药者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许多药物制剂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力图将其制成冻干制剂。目前中国专利文献CN1440749A、CN1493283A和CN101288650A均报道了采用制备依达拉奉冷冻干燥制剂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工艺条件苛刻,对依达拉奉的水溶性改善并不显著,且依达拉奉在溶液状态下易被氧化的问题仍然未得以有效解决。另外,由于目前依达拉奉注射液正在日本进行肌萎缩策索硬化症的II期临床,而且内皮功能障碍等慢性病的临床研究也可能进行,因此依达拉奉具有长期使用治疗上述疾病的潜力,显然长期注射给药会带来诸多不便。动物试验显示,大鼠灌胃30mg/kg,与静注1.5mg/kg疗效相当(Edaravone(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for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ecent Patents on CardiovascularDrug Discovery,2006,1,85-93),说明依达拉奉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因此有必要对依达拉奉进行改造,获得具有依达拉奉等效并能口服的化合物供临床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克服上述制剂不足,立足于依达拉奉的结构,利用羰基烯醇互变的羟基,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成为一系列含哌嗪类的衍生物,再利用哌嗪环的氮与酸成盐,制备出依达拉奉一系列水溶性并能口服的衍生物。

本发明涉及依达拉奉水溶性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为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苄基;HB表示能与含氮有机基团成盐的酸。

其中HB是指可作为药用的无机酸即盐酸、磷酸、硫酸或碳酸;或可作为药用的有机酸即乙酸、乳酸、甲磺酸、丁二酸、马来酸、枸橼酸或苹果酸。

本发明以依达拉奉(II)为原料使用如下方法获得上述衍生物(I)

方法A:

通过将依达拉奉(II)在第一有机溶剂中与光气或者三光气反应形成氯甲酰依达拉奉酯(III),光气或者三光气的用量为依达拉奉摩尔数的1-20倍,优选用量为1-3倍量,反应中可加有机碱或无机碱作催化剂或附酸剂,反应温度为-70℃-回流温度,优选为-15-5℃;再将上步所得物在第一有机溶剂中用六水哌嗪、哌嗪或哌嗪类衍生物取代卤原子,得化合物(IV)。其中六水哌嗪、哌嗪或哌嗪类衍生物的用量为依达拉奉摩尔数的1-20倍,优选1-3倍量,反应温度为-30℃-80℃,优选为-15-5℃。然后将上步所得物在溶剂中与相应的酸H B成盐,最后得到衍生物(I)。反应过程如下:

方法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勤耕,未经李勤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2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