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溪耕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4789.3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湘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湘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7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溪耕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耕作方法,尤其是溪流耕作方法,简称溪耕法,属于农业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未公开之前,在耕作制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溪流耕作法。溪流耕作法是利用山区溪流两岸土壤自然环境人为连片种植作物的一种耕作培育方法。山区溪流,有着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沿溪两岸山青水秀,绿水长流,土质肥沃,树木葱葱,绿草茵茵,长势旺盛,生命力强。然而,自古以来,溪流两岸的肥沃土壤以及特殊小气候优势,未被加以利用,而是任其自然生长,自生自灭,长年闲置。因此,在山区溪流两岸,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耕种水果、药材、粮作等作物,尤在当今人多田少,土地匮乏的中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溪流耕作法,该溪耕法可充分利用溪区特殊小气候优势和利用溪流两岸闲置土地及水面,因地制宜选种多样作物,并能使作物生长旺盛,品质好,无公害,绿色环保;同时,十分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保持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为开辟土地耕种资源和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找到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溪流耕作法,其耕作方法是:
1、在山区溪流两岸的土壤连片耕作果木、药材、粮作、花卉等作物;
2、在溪流两岸所种作物通常要高于平常水面10厘米以上,以防涨水而被水淹没或冲走;整地宽度尽可能延宽,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3、在溪流两岸种植藤本作物,如葡萄、弥猴桃、瓜类等需要在两岸打好水泥或竹木桩柱,在桩柱上面扎架,两岸相连,以助牵藤挂果,防止大水冲没;
4、根据溪流两岸所处地段、海拔高度和野生资源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种相宜作物,通常海拔600米以上地段宜种药材、观赏植物,如金银花、胶股蓝、杜仲及茶叶等;海拔600以下地段宜种果木、粮作、花卉、藤本等作物,如葡萄、弥猴桃、瓜类等。
本发明溪耕法有如下特点优势:
1、溪耕法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变废为宝。
自古以来,溪流两岸土地任其自生自灭,未被重视人为利用,个别地段即使种有作物,通常只是零星点点,不成气候。本发明溪耕法系自觉有目的地在溪流两岸连片开发种植,逐成规模,从而使土地增值,并且增加耕地面积。如一万米长的溪流,可以增加200多亩耕地。这在当今我国人多田少的紧迫形势下,溪耕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开辟田土资源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2、溪耕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纵观溪流两岸植物带长势旺盛,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这是由于溪流区域绿水常流,凉风习习,拥有特殊小气候;加之,溪流夹带山上泥土杂物,使两岸土壤的腐殖质含量高,土质肥沃;同时,由于溪水渗透,气候湿润,通风条件好,因而病虫害很少。这样,溪流两岸种植作物基本不施肥,不打药;此外不需中耕除草,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溪耕法选种作物呈多样性,可自我调配。
通常山涧溪流从高山流至平地,相对经流长、落差大,这样为选种作物留下较大空间,可因地制宜多种选择。如可据当地野生资源、种植习俗、海拔高度,以及土质、地段选种药材、果木、花卉作物等;还可据市场需求和短长期规划选种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食品作物或观赏植物等。
4、溪耕法培植的作物品优质好,绿色环保。
由于溪流区域地处山区,气候凉爽,且通风良好,形成一种特殊的小气候,同时,土壤肥沃湿润,因此,病虫害少,不需农药,也不需施用化肥。这种良好生长环境所长水果等食物品质好、口感佳、无公害、绿色环保。
5、溪耕法可培育成为观光农业和新的旅游资源。由于溪流两岸耕作作物呈多样性,因此近观五彩纷呈,赏心悦目,远看好似彩绸玉带,飘拂群山,为农业旅游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溪耕法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
溪流两岸闲置的土地,经开发利用,连片种植作物,形成新的植被,成为河堤保护带,有助于保护堤内农田房舍;并保持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溪耕法可充分利用溪流区域特殊小气候优势和溪流两岸闲置土地及水面空间,因地制宜选种多种作物,并且使作物生长旺盛、品质优良、没有公害,绿色环保。同时,溪耕法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保持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为土地耕作和观光农业的资源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溪耕法既是当代生态农业一种新型农业耕作模式,也是一种耕作制度的理念创新。加快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溪耕法在当今土地匮乏的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溪耕法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湘舸,未经陈湘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