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4906.6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董昕;边燕南;王晓东;张晟;石浩;康绍莉;徐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05 | 分类号: | H04B1/7105;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丛芳;张静轩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区 检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轮询检测干扰小区信息;
在轮询检测结束后静态维护所述干扰小区信息;
根据所述干扰小区信息进行同频多小区联合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干扰小区信息进行同频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操作包括:
根据目标小区用户以及所述干扰小区信息确定对所述目标小区有干扰的干扰小区用户:
根据与所述目标小区用户的相关性,从所述干扰小区用户选择进行联合检测的干扰小区用户;
根据选择的所述干扰小区用户以及目标小区用户构造同频多小区用户的系统传输矩阵,进行联合数据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小区用户以及所述干扰小区信息确定对所述目标小区有干扰的干扰小区用户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干扰小区信息,获取目标小区与干扰小区的信道估计;
根据所述信道估计计算目标小区用户功率和干扰小区用户功率;
根据目标小区功率最小用户,确定功率大于预设门限值的多个干扰小区用户作为所述目标小区有干扰的干扰小区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小区用户的相关性,从所述干扰小区用户选择进行联合检测的干扰小区用户的操作包括:
计算所述干扰小区用户与目标小区功率最小用户的复合信道冲激响应的相关性;
选择与基站联合检测能力数目相同的所述相关性计算结果高的干扰小区用户进行联合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选择的所述干扰小区用户以及目标小区用户构造同频多小区用户的系统传输矩阵,进行联合数据检测的操作包括:
根据选择的所述干扰小区用户以及目标小区用户构造同频多小区用户的系统传输矩阵;
将未选择的剩余干扰小区用户加入系统噪声协方差矩阵;
根据所述系统传输矩阵及所述系统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联合数据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轮询检测干扰小区信息的操作包括:
在基站初始开启时、邻小区关系变化时或预设的轮询检测周期到达时,触发轮询检测所述干扰小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轮询检测结束后静态维护所述干扰小区信息的操作包括:
在轮询检测所述干扰小区信息到达预设时间,结束所述轮询检测;
保存轮询检测后最新的所述干扰小区信息。
8.一种同频多小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基站内部或外部,包括:
轮询检测模块,用于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轮询检测干扰小区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静态维护轮询检测结束后最新的所述干扰小区信息;
联合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小区信息进行同频多小区联合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小区用户以及所述干扰小区信息确定对所述目标小区有干扰的干扰小区用户;
选择子模块,用于根据与所述目标小区用户的相关性,从所述干扰小区用户选择进行联合检测的干扰小区用户;
数据检测子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所述干扰小区用户以及目标小区用户构造同频多小区用户的系统传输矩阵,进行联合数据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频多小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模块包括:
信道估计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小区信息,获取目标小区与干扰小区的信道估计;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计算目标小区用户功率和干扰小区用户功率;
门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小区功率最小用户,确定功率大于预设门限值的多个干扰小区用户作为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小区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49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