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数据交换平台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5168.7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丁震;卜小明;宋红兵;罗国华;李爱民;安志国;邓俊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数据 交换 平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信运营商数据的智能化交换处理平台及数据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信运营商的电信运营过程中,计费数据的结算处理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计费结算系统因意外停止工作,目前通常采用两个全国计费结算中心的节点按照“应用容灾”的模式进行组织,并与各省的计费结算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其中各省计费结算中心生成交换数据后由两个全国中心取走,并接收全国计费结算中心主节点下发的计费数据。
所谓应用容灾是指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从而既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还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
目前的大部分省计费结算中心都需要依托综合结算系统的前置采集机进行数据交换,但不同省份的综合结算系统的建设方式各异,缺乏统一的接入标准和保障机制,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前置采集机之间采用端对端的传输方式,基本没有核对机制,缺乏数据安全保障,无法知道数据是否完整传到对方;
2.缺乏稳健、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取送双方职责不清,无法定位责任,一旦对端没有收到数据,很难定位到底是发送方没有传、传送过程中丢失、还是接收方没收到;
3.缺乏数据管理机制:高实时性数据交换模式下,文件数量非常多,无法说清文件数量的完整性等关键问题;
4.单一的文件传输协议,难以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的交换,无法支持异地服务、一点服务全网功能。对于实时性很高的数据交互不能通过文件,需要提供消息的方式进行,这是目前数据交换系统缺乏的功能,这将影响电信新业务的开展;
5.缺乏统一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标准通信协议,以致数据交换网元要求比较高,造成网元接入困难、系统的扩展性差;
6.中国的各大电信营运商目前都具备全网、全业务运营的条件,移动业务是各大营运商竞争的重要领域,移动业务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现有的数据交换频度低,无法满足移动业务需要。
从全网运营的情况来看,数据交换的故障、延迟、数据传送丢失等问题屡见不鲜,影响了各省移动信控的顺利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数据交换平台及方法,能够提供计费数据交换的管理功能,确保计费数据的安全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数据交换平台,包括:
总调度模块,用于根据定时任务描述定时生成任务单,并将该任务单加入任务队列,当处理到所述任务队列中的该任务单时,根据该任务单生成工作单,并通知相应模块获取该工作单,以及用于根据该工作单的更新情况对该任务单进行更新;
工作单管理模块,用于保存所述总调度模块生成的工作单,并根据相应模块对该工作单的执行结果对该工作单进行更新,然后将工作单的更新情况返回给所述总调度模块;
数据交换子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总调度模块的通知从所述工作单管理模块读取相应的工作单,并根据该工作单进行计费数据的数据交换,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对计费数据进行检验或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述智能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方法,包括:
总调度模块根据定时任务描述定时生成任务单,并将该任务单加入任务队列;
当所述总调度模块对该任务单进行处理时,生成第一工作单,并通知接收模块获取该第一工作单,然后接收模块根据该第一工作单向源端系统获取计费数据;
所述数据检查模块对获取的计费数据进行检测,并将经过检测的计费数据存入接收数据公共缓存区,然后添加该第一工作单的记录;
工作单管理模块根据该第一工作单的处理情况进行更新,并将更新情况返回给所述总调度模块;
所述总调度模块在接收到返回的工作单记录后,对该任务单进行更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智能数据交换平台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将数据交换的双方作为独立的网元,建立数据跟踪查询和管理机制,保证了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其中智能数据交换平台中建立的数据检验机制能够解决数据漏传、多传等问题,并且通过多任务单和多工作单的管理方式对每次的数据交换操作进行校验,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数据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数据错误问题,进而确保计费数据的安全传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智能数据交换平台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数据交换平台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总调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1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