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加热器、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及感应加热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5244.4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伟年 |
主分类号: | H05B6/10 | 分类号: | H05B6/10;H05B6/06;C21D9/52;C21D1/42;C2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器 加热 热处理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及方法,尤其涉及钢丝感应加热器,感应 加热热处理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钢丝根据生产和使用的需要,需要进行多种热处理,如淬火,正火,回火, 等温淬火,退火等等,所有的工艺都需要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然后以冷却能力 不同的介质冷却后完成,钢丝的感应加热处理需要有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的 能耗。
图1为现有技术的钢丝感应加热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常钢丝感应 加热时,感应线圈中产生电流I1,由于钢丝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钢丝中会感应 生成涡流i,涡流i沿钢丝的周边,与线圈电流I1的方向相向,此涡流i成为 加热钢丝的热源。然而,此感应加热存在能源损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60457)提出了一种钢丝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 及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感应线圈相对内侧铜管的厚壁处加工一内孔,提高了能 源利用效率,然而,仍然存在感应电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能源损耗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器、感应加热热处理设 备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感应加热能源利用低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感应加热器,适用于钢丝的感应加热, 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电源及电刷,所述电刷通过连接导线连接,所述 钢丝于所述感应线圈中被加热,并且,于加热过程中,所述钢丝于所述感应线 圈两端外分别与所述电刷接触,其中,所述感应线圈及所述电源组成钢丝感应 加热器的初级电流回路,所述钢丝、所述电刷及所述连接导线组成钢丝感应加 热器的次级电流回路。
其中,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外部。
其中,所述感应加热器还包括杠杆,所述电刷装置于所述杠杆的一侧,并 且,所述杠杆的另一侧装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以在杠杆上移动,所述电刷的 重力与其力臂产生的重力矩大于所述滑块的重力与其力臂产生的重力矩。
其中,所述钢丝的直径可以d≤2mm。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包括上 述的感应加热器。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钢丝感应加热热处理方法,采 用上述的感应加热器,其中,钢丝在感应加热器的感应线圈中行进加热奥氏体 化,在此过程中,钢丝由所述感应加热器的感应线圈及电源组成的初级电流回 路感应的周向涡流以及钢丝、电刷及连接导线组成的次级电流回路轴向感应电 流分别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外部。
其中,所述感应加热器包括杠杆,所述电刷装置于所述杠杆的一侧,并且, 所述杠杆的另一侧装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以在杠杆上移动,所述电刷的重力 与其力臂产生的重力矩大于所述滑块的重力与其力臂产生的重力矩,使得于所 述钢丝加热过程中,所述电刷与所述钢丝接触。
其中,所述方法的加热效率达到80%以上。
其中,所述方法用于多种直径和多种钢号钢丝的淬火,正火,回火,退火。
其中,所述方法用于直径d≤2mm的钢丝的感应加热热处理。
其中,所述钢丝可替换为钢带或有色金属带。
本发明通过钢丝、电刷及连接导线形成的次级电流回路,为钢丝提供热源, 可以在较低频率f≈50KHz下加热直径d≤1mm的钢丝,使感应加热细钢丝成 为可能。可以显著地节省能源,提高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钢丝感应加热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钢丝感应加热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钢丝 E:电源
20:感应线圈 25:电刷
26:连接导线 27:滑块
28:电刷力臂 29:滑块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伟年,未经冯伟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