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墨菲氏滴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388.X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易昌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孙永生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墨菲氏 滴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输液器械,具体讲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墨菲氏滴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输液时需要避光、避紫外线的静脉药物越来越多,光线、紫外线对此种药物有较大的影响,有些药物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变质、变色和降低药效,有的甚至会产生有毒物质,如心血管用药:硝普钠、硝苯地平、尼莫地平、普萘洛尔等药物,因此必须采取避光措施。对于此种特殊要求的输液,由于滴管都是无色透明的,目前一般都是采用在输液器的外面包覆深色布袋,深色布袋从上拉到下,对输液器整体进行封闭,来达到避光、避紫外线的目的。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时,由于看不到滴管的情况,无法知晓输液的过程及是否输液完成,因此要在布袋上开孔,不时的查看滴管的输液情况,在打开布袋上的孔的时候,会有漏光进入,还是会对药物产生影响。另外,采用很长的深色布袋将输液器全部罩起来进行输液,也非常的不雅观。
也有医院直接采用深色滴管的方法,但是,目前的深色滴管都是在塑料中直接添加颜料,在输液时,这些颜料会由于药物的作用而溶解,混到药水中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反而产生副作用,造成治疗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墨菲氏滴管,采用两层结构,在里面的透明滴管的外面增加一层深色滴管,这样不仅解决了避光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滴管看到里面输液的情况,能够及时掌握输液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墨菲氏滴管,在墨菲氏滴管的下方形成有流出药水的下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墨菲氏滴管有两层结构,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的内层和外层均为塑料制成,所述的外层中含有颜料,为深色,所述的内层为透明,外层和内层紧密贴合,形成一个整体。
前述的新型墨菲氏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为棕色或褐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型墨菲氏滴管,采用了两层结构,相互之间紧密贴合,不会产生转动,并且内层为透明,外层为深色,既保证了输液过程中的避光的问题,也防止了输液过程中滴管中的颜料溶进药水中的问题,应用前景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墨菲氏滴管的截面图。
图中:1为外层,2为内层,3为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墨菲氏滴管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新型墨菲氏滴管,在墨菲氏滴管的下方形成有流出药水的下口3。本发明的墨菲氏滴管包括了两层结构:外层1和内层2,内层2构成输液流路,外层1紧密贴合在内层2的外侧,相互之间不能产生转动,形成一个整体。内层2和外层1均用塑料制成,内层2跟平常的输液管一样,为透明状,而外层1在制造时在原料中增加颜料,使其呈深色,但还可以通过外层1看到内层2里面的输液情况,比如棕色、褐色等。
在使用时,将本发明的墨菲氏滴管与采用相似方式制成的其余组件组装起来,或仅仅遮挡其余组件,使墨菲氏滴管部分露出来,就可以直接进行输液,不仅解决了药水避光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墨菲氏滴管直接看到其中的输液情况,能够及时掌握输液信息,保证病人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易昌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易昌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3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器
- 下一篇:胆甾化壳聚糖纳米载体及其载药纳米粒子和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