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接入设备的移动IPv6服务认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630.3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万长胜;胡爱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80/04;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接入 设备 移动 ipv6 服务 认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IPv6服务认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接入设备的移动IPv6 服务认证方法,属于网络通信服务认证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中,MN通常只与家乡域的认证服务器存在信任关系,而与HA不存在信任 关系,因此双方首先需要完成认证过程,之后在认证产生的根密钥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的子 密钥,并使用子密钥保护移动IP信令安全。
鉴于3GPP等标准组织把diameter协议作为无线网络的AAA协议,目前移动IP相关的 认证技术都在IETF dime工作组进行。最早的移动IP认证协议是dime-mip4(RFC4004),它对 无线网络的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无线网络mip4信任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信 任模型的基础上,IETF基于diameter、EAP及dime-eap协议提出了一种认证模型,该认证模 型其实是一种类Kerberos协议。
Mip6认证过程与mip4认证过程类似,都是一种类Kerberos的认证技术。所不同的是, IETF dime工作组结合无线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两种mip6认证场景:split场景和integrited场 景。在integrited场景中,MN在接入网络的接入认证和获取移动IP服务是在同一个协议中进 行,这一情况适合于MN启动时的认证问题,底层协议可以是802.1x,pana,ikev2等其他协议; 在split场景中,MN已经完成与接入域网络的认证过程,是单纯的MN与HA的认证过程, 这通常适合于MN启动后需要获得移动IP服务的情况,底层协议通常是ikev2或RFC4285(也 就是RFC4877中提到的基于ike生成共享密钥的方法)。
现有的这些移动IP认证技术都是类Kerberos技术,它们都存在如下问题:1)易遭受分 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2)一旦某些网络域遭受网络攻击,则这一攻击将被扩散到HA 所在的网络域,且受攻击的网络域中任何节点都可以对HA和diameter服务器进行攻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移动IP认证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出一种在网络接入认证基 础上进行移动IPv6服务认证的方法。
本发明的基于网络接入设备的移动IPv6服务认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MN产生nonce1,MN使用kad将nonce1和AID签名,并将第一消息{nonce1,AID}kad发送给NAS;
步骤2:
NAS使用kbc将第一消息{nonce1,AID}kad和BID签名,并将第二消息 {BID,{nonce1,AID}kad}kbc发送给AAAF;
步骤3:
AAAF使用kcd将第二消息{BID,{nonce1,AID}kad}kbc签名,并将第三消息 {{BID,{nonce1,AID}kad}kbc}kcd发送给AAAH;
步骤4:
AAAH验证第三消息{{BID,{nonce1,AID}kad}kbc}kcd的签名,当验证成功时,则允许MN 使用移动IPv6服务,否则拒绝服务;
步骤5:
当步骤4验证成功时,AAAH产生nonce2;
计算kah=hash(kad|AAAHID|HAID|AID|nonce1|nonce2);
步骤6:AAAH将kah发送给HA;
步骤7:AAAH将nonce2签名并发送给AAAF;
步骤8:AAAF将nonce2签名并发送给NAS;
步骤9:NAS将nonce2签名并发送给MN;
步骤10:MN收到nonce2后,计算kah=hash(kad|AAAHID|HAID|AID|nonce1|nonce2),并使 用kah验证NAS发来的消息,当验证通过时,则MN与HA建立共享密钥,即ka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