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有毒有害恶臭有机废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823.9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平;田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平;田兴军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有毒 有害 恶臭 有机 废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工程的实施方法,特别是一种去除有毒有害恶臭有机废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有毒、有害、恶臭有机废气主要指甲苯、二甲苯及苯乙烯等,现有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及生物技术。
吸附法:吸附是一种固体反应现象,它是利用多空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活性炭。
活性炭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苯乙烯、汽油、煤油灯物质都有吸附功能。缺点是寿命短、成本较高、设备庞大、流程复杂、不耐高温、在湿润的条件下不能保持很好的吸附能力、易燃和当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中毒。
吸收法:吸收法是一种成熟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适合于大气量、中等浓度的含有毒、有害、恶臭有机废气的处理。吸收法是利用液体吸收剂与废气直接接触而将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毒、有害、恶臭气体转移到吸收剂中。吸收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通常为物理吸收,利用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机废气能与大部分油类物质互溶的特点,用高沸点、低汽压的油类作为吸收剂来吸收,使用的吸收剂常为柴油、煤油、水和其它溶剂。任何可溶解于吸收剂的有机物均可以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然后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当吸收液为水时,采用精馏处理就可以回收有机溶剂;当为非水溶剂时,考虑到回收成本,需进行吸收剂的再生。
吸收法的缺点是吸收精度不高,由于有机废气极易挥发,因此融入溶剂中的有机废气也很容易挥发,影响去除效果。
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是一种处理有机气体的有效方法,特别适于处理量大、气体浓度较低时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各类有机废气的处理。催化燃烧技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能够在小于1%的浓度下进行操作,以及相对于热力燃烧而言具有更低的操作温度。催化燃烧法的作用原理是:有机气体中的碳氢化合物在温度为250-3000℃时,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被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热量。这种高浓度的有机气体在催化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其催化反应时所需要的温度,无需外加热源,燃烧后的热空气又可以用于对吸附剂的热脱附再生,达到废物及废能综合利用,同时节能的目的。
用于此类有机废气的净化的催化剂主要有金属和金属盐,金属包括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目前使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是Pt,Pd,Au和Rh等,这类催化剂通常负载在载体上,其活性高,选择性好,但是价格昂贵,容易中毒,而且对卤素有机物在含N,P,S等元素时,会发生氧化使催化剂失活。而且,一旦催化燃烧是没有燃烧完全或者温度没有掌握好,极易产生CO和剩余可燃气体,生成高温下的二次污染物如二嗯英、氮氧化物等。
生物技术: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经近20年来的研究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在适当设计与操作维护下,可有效的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与臭味气体。废气的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其液相间有机物浓度梯度、有机物水溶性以及微生物的吸附作用,有机物从废气中转移到液相中,即可被微生物捕获、吸收。在此条件下,微生物以废气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进行氧化分解和同化和成,代谢产生的物质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则进入空气中。生物技术依操作模式的不同,可区分为生物滤池法、生物滴滤法、生物洗涤法和膜生物反应器法,主要差异在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环境有所不同。生物处理技术在欧洲及美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设备及工艺多,技术较为成熟。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高效去除有毒有害恶臭有机废气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有毒有害恶臭有机废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高效除味液从右边导入分子反应室,进行雾化,在60-100℃的温度下与高能射线充分反应10-15分钟;
(2)用风机搜集含有有毒、有害、恶臭废气的气体导入分子反应室;在温度为65-100℃的常压下,进行化学反应10-20分钟,形成水、一种无毒液体和净化的气体;
(3)净化的气体从分子反应室上部排出,水和无毒液体从下部排出。
步骤(1)所述的高效除味液是从明日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常压下呈液体状,分子结构为碳链(CnH2n+2)。
步骤(1)所述的高能射线是伽马射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平;田兴军,未经蒋平;田兴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