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垫脱模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5878.X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晋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晋山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C44/28;B29K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垫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PVC发泡地板革、PVC运动地垫的广泛应用,对加工生产该种 产品的发泡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发泡革是在高温炉体中塑化成型, 在形成产品过程时,塑料的融溶状态使其紧贴在载体钢网或钢带上,产 品出炉时,为使其顺利从载体钢网或钢带上脱离,故需要提前在钢网或 钢带上上脱模剂,为了说明清楚该发明前的情况以及本人发明的该机构 在发泡机上位置,见图5和图4,图5是该发明前的发泡机左视图,图 4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发泡机左视图,根据图5,钢网3在发泡机中沿箭 头方向循环,PVC原料1从喂料口进入,PVC原料1进入后紧贴在载体 钢网3上,经过塑化成型,到达出料口,成为PVC发泡革2,与钢网3 分离,现在为钢网3上脱模剂的方法是:在发泡机的底部设置脱模剂槽 6,上浆筒5下部浸在脱模剂槽6的脱模剂内钢网3接触,上浆筒5转 动将脱模剂涂抹在钢网3上,其上脱模剂是接触摩擦式,此方法不但结 构复杂,且上浆量靠浆槽升降装置来调整,较难控制,最重要的一点是 钢网3与上浆筒5磨擦极易损坏,而产品成型质量的关键又与钢网表面 有关,表面一旦磨损,则产品的成品率就非常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 料垫脱模机构,见使用了本发明的发泡机的左视图图4,将喷枪7安装 在PVC发泡革2与钢网3分离处的后面,喷枪雾状将脱模剂均匀喷射在 钢网3上。图5、图4仅说明本塑料垫脱模机构的作用及安装在机器上 的位置,不做其它用途,由于发泡机较大,附图5、附图4比例与申请 文件的图1主视图、图2俯视图、图3右视图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在发泡机上脱模剂是接触摩擦式,此方法不但结构 复杂,且上浆量靠浆槽升降装置来调整,较难控制,最重要的一点是钢 网3与上浆筒5磨擦极易损坏,而产品成型质量的关键又与钢网表面有 关,表面一旦磨损,则产品的成品率就非常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塑料 垫脱模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料垫脱模机构,由PVC发泡革、钢网、 滚筒、喷枪、喷枪架、滑块、轨道、气缸构成,喷枪安装在喷枪架上, 喷枪头对准钢网,喷枪架安装在滑块上,滑块安装在轨道上,滑块可以 沿轨道滑动,滑块移动带动喷枪架、喷枪移动,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气 缸另一头与滑块相连接,气缸控制滑块的左右移动,这样就控制了喷枪 的左右移动,在PVC发泡革与钢网分离后,钢网沿滚筒运动,喷枪将脱 模剂喷射到钢网上。
这样设计,具有:1、延长网带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备件更换费 用;2、可根据塑料产品与网带的粘结度,调整空气量,进而控制脱模 剂的用量,节约脱模剂;3、方便员工操作,传统脱模剂的浆槽安装在 设备底部较难拆卸清洗,而本发明盛脱模剂的浆桶可根据操作现场状况 随意放置;4、钢网表面不易磨损,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发泡机左视图
图5是使用背景技术的发泡机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法:
参见图1、图2、图3,喷枪7安装在喷枪架8上,喷枪头对准钢网 3,喷枪架8安装在滑块9上,滑块9安装在轨道10上,滑块9可以沿 轨道10滑动,滑块9移动带动喷枪架8、喷枪7移动,气缸11安装在 机架上,气缸11另一头与滑块9相连接,气缸11控制滑块9的左右移 动,这样就控制了喷枪7的左右移动,在PVC发泡革2与钢网3分离后, 钢网3沿滚筒4运动,喷枪7将脱模剂喷射到钢网3上。
一般根据产品的幅宽安装喷枪的数量,本图根据一般产品2米宽画 了四把,喷枪7为市面销售的普通压缩空气喷枪,喷枪7与钢网3之间 的距离和夹角可调整,气缸11往复行程可通过光电开关及电磁换向阀 来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述 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的申请范 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晋山,未经黄晋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58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