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6472.3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晴久;池田智昭;户田贵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52 | 分类号: | H02K3/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设备 | ||
1.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单元(12),其由电缆(5)和电路基板(11)构成,该电缆 (5)由多根引线(5a)成捆构成,该电路基板(11)具有钎焊部(19), 该钎焊部(19)具有钎焊连接所述多根引线的芯线(5b)的多个电极(19a);
壳体(3),其具有与形成有所述多个电极的所述电路基板(11)的一 基板面(19b)对置的对置壁部(21)和与所述对置壁部(21)一体设置 且包围所述电路基板的端面的周壁部(23),在所述对置壁部(21)形成 有使所述钎焊部(19)露出的第一开口部(21b),在所述周壁部形成有与 所述第一开口部(21b)连续形成且延出所述电缆(5)的第二开口部(21c);
盖部件(7),其具有容许所述电缆(5)从所述第二开口部(21c)延 出的形状,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21b)及第二开口部(21c)嵌合,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的形状分别被确定为,在所述 盖部件(7)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时,由所述周壁 部(23)和所述盖部件(7)夹持所述电缆(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的形状分别被确定为,在所述 盖部件(7)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1b、21c)嵌合时,使所述电缆 (5)变形成以曲柄状弯曲的状态,从而制成曲柄状变形部(5d),并且由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夹持所述电缆的曲柄状变形部(5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23)和所述盖部件(7)的形状被确定为,形成分别以 压缩的状态夹持所述曲柄状变形部(5d)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压缩 结构部(29c、45a)及第二压缩结构部(29g、45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7)具有盖侧压缩壁部(45),所述周壁部(23)具有周 壁部侧压缩壁部(29),所述盖侧压缩壁部(45)和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 部(29)以相互之间夹持所述曲柄状变形部(5d)且对所述曲柄状变形部 (5d)进行压缩的方式对置,
在所述盖侧压缩壁部(45)及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中的至少 一方一体设有第一对立起壁部(41),该第一对立起壁部(41)与所述第 一压缩结构部(29c、45a)相邻且沿与所述电缆(5)的所述长度方向正 交的方向排列,并夹持所述电缆(5),同时一体设有第二对立起壁部(43), 该第二对立起壁部(43)与所述第二压缩结构部(29g、45c)相邻且沿与 所述电缆(5)的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夹持所述电缆(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7)具有:具有顺次连续以环状排列的第一至第四端面 (33a~33d)的板状的盖主体(33);从对置的第一及第三端面(33a、33c) 的偏向所述第二端面(33b)的端部突出的一对轴部(35);一体设置于所 述第四端面(33d)的中央部的钩部件(37),
在所述壳体(3)的所述周壁部(23)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21c) 相邻且支承使所述一对轴部(35)旋转自如的一对轴承部(31e),
在所述壳体(3)的所述对置壁部(21)中的包围所述第一开口部(21b) 的边缘部形成有卡止所述盖部件(7)的所述钩部件(37)的被卡止部(21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23)具有:周壁主体;与该周壁主体(22)一体设置且 从所述周壁主体(22)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7),
所述延伸部(27)具有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一对延伸壁(31), 所述一对延伸壁(31)从与所述周壁主体(22)相邻的所述周壁部侧压缩 壁部(29)的两端部延伸到与所述对置壁部(21)连续的位置,
所述第二开口部(21c)通过所述周壁部侧压缩壁部(29)和所述一 对延伸壁(31)包围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洋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山洋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4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知识的阀门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发光器件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