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薄膜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6514.3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严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旭明 |
主分类号: | B01D1/06 | 分类号: | B01D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 |
地址: | 225001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薄膜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行业的一种生产设备,特别涉及缩聚反应中使用的一种 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现有聚酯生产中,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物料的粘度逐渐加大,高粘度 的物料会阻碍反应副产物的快速逸出,延缓反应的进行,需要使物料在真空 状态下形成较大表面积的膜,同时予以加热,这样,反应副产物才能从物料 中顺利逸出,反应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为使反应能继续进行,目前,采用 一种蒸发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壳体,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和真空抽气口, 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内位于进料口下方设有两道支撑板,两支撑板之 间设有若干列管。这种蒸发器,在两道支撑板间的列管外的空间中通入加热 介质,物料从进料口进入,顺列管管口进入列管内,并从列管下端流出,再 从出料口离开装置;物料经过列管时,在列管的内壁上形成膜状,和列管外 的传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充分吸热并使反应副产物充分逸出,并被真空 泵从真空抽气口抽走。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物料粘度较大,在列管内容易 粘合在一起,一方面影响物料成膜,另一方面容易堵塞列管,致使装置的工 作效能降低,其使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状薄膜蒸发器的技术方案,旨 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料成膜效果差,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状薄膜蒸发器, 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和真空抽气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 壳体内位于进料口下方设有至少一组蒸发单元,每组蒸发单元包括有接料漏 斗和换热管,换热管直立设置并穿插在接料漏斗底部的圆孔中,换热管周边 与接料漏斗之间留有环形间隙。
本发明在使用时,真空抽气口接真空泵,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并进入接 料漏斗中,然后从换热管周边与接料漏斗之间留有的环形间隙中向下流出, 物料顺着换热管表面成膜状向下流淌,同时,物料与换热管之间进行热交换, 自身反应生成的副产物不断逸出并被真空泵抽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 中,由于物料分布在换热管外,不会造成堵塞的问题,其成膜效果好,使用 可靠,工作效率高,可用于PET、PEN、PBT、PTT等聚合物的生产中。
为提高装置的蒸发效率,所述蒸发单元成阵列设置有多组。多组蒸发单 元同时工作,可极大地增加物料的成膜面积,提高蒸发效率。
本发明中,接料漏斗上部水平断面可呈方形,底部的水平断面为圆形。 所述接料漏斗上部和底部的水平断面也可均为圆形。上述两种结构均具有制 造简单,受料方便,易于排列的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料漏斗上口连接有落料托盘,落料托 盘外周与壳体内壁之间经连接件固定连接。一方面通过落料托盘可以将蒸发 单元可靠固定,另一方面,落料托盘可以接收较多物料,使各接料漏斗均能 分配到足够的物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一端封闭, 内管从外管的另一端插入外管内并与外管的口部之间密封连接,密封连接端 的外管上设有加热介质进出口,所述内管的伸出端和加热介质进出口分别连 接有加热介质输送管。从内管的伸出端和加热介质进出口之一可通入加热介 质,加热介质在换热管中迂回换热后再离开换热管,其结构简单,换热效果 好。
上述技术方案可具有如下几种结构形式,其一:所述内管的伸出端和加 热介质进出口设置在换热管下端,内管的伸出端、加热介质进出口和加热介 质输送管设置在壳体内。其二:所述内管的伸出端和加热介质进出口设置在 换热管下端并位于壳体外,换热管与壳体之间密封连接。其三,所述内管的 伸出端和加热介质进出口设置在换热管上端并位于接料漏斗上方,内管的伸 出端、加热介质进出口和加热介质输送管均设置在壳体内。上述几种方案均 能使物料成膜效果好,同时便于安装布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口有多个并与各接料漏斗一一对应 并密封连接,各进料口连接在进料分配管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一组蒸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向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旭明,未经严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收集再分布器的穿梁结构
- 下一篇:抗返流输尿管支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