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6732.7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任忠鸣;雷作胜;王冠;邓康;任维丽;钟云波;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27/04 | 分类号: | B22D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定向 凝固 冷却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淋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定向凝固是在控制铸件内部传热、传质和流动的条件下,金属(或晶体类材料)能够沿固定生长方向进行凝固或结晶的过程。定向凝固后金属的组织特征是与凝固热流方向平行的一组平行柱状晶,如果能够适当控制晶粒的生长过程,例如抑制外来生核,则晶体可以长成只有一个晶粒的结晶组织,称为单晶体。
生产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是关键,而温度梯度又直接受冷却速度的影响,它对铸坯表面,内部及中心裂纹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冷却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由于单晶的冷却速度慢,生产条件复杂,成本高,因此实际生产中多晶的情况居多,尤其是在获得平行柱状晶的情况下,更需要高的冷却速度,以尽快导出热量;此时常规的空冷或者水冷的办法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常用的冷却方法有三种:功率降低法,高速凝固法和液态金属冷却法,由于液态金属和固液界面之间的换热系数较大,因此它能够有效提高铸件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目前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冷却效率,减少冷却液用量,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液态金属作为冷却液,对模壳单独采用喷淋冷却法,或者喷淋冷却法和浸入冷却法同时进行。
上述冷却液喷淋在定向凝固保温炉的下沿,并包围模壳的外表面以反射保温炉传来的热辐射。
上述冷却液落下后又被抽出以循环利用,冷却液在循环中被冷却。
上述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方法,采用浸入式冷去,操作步骤如下:
对熔炼炉的加热线圈通电加热,将熔炼炉内的固态高温合金熔化;
将熔化后的高温合金注入保温炉内的模壳中;
浇铸结束后,模壳随抽拉机构向下移动,使模壳下部浸入储液器内的液态金属冷却液中,使模壳内部的温度梯度始终向上;
同时处在保温炉下沿包围模壳的环形喷头开始工作,将液态金属冷却液喷在模壳周围,由于液态金属冷却液喷雾呈环状分布,因此能有效隔绝加热区和冷却区之间的热辐射;
模壳不断向下移动,热量被下部和侧壁的液态金属冷却液吸收,而整体的温度梯度竖直向上,使熔融高温合金由下至上逐渐冷却、凝固成型。
上述的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方法,采用非浸入式冷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对熔炼炉的加热线圈通电加热,将熔炼炉内的固态高温合金熔化;
将熔化后的高温合金注入保温炉内的模壳中;
浇铸结束后,模壳随抽拉机构向下移动,逐渐移出保温炉进行冷却;
同时处在保温炉下沿包围模壳的环形喷头开始工作,将液态金属却液喷在模壳周围,由于液态金属冷却液喷雾呈环状分布,因此能有效隔绝加热区和冷却区之间的热辐射
模壳不断向下移动,热量被模壳侧壁的液态金属冷却液吸收,而整体温度梯度竖直向上,使熔融高温合金由下至上逐渐冷却、凝固成型。
一种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装置,应用于上述方法,包括带有加热线圈的熔炼炉、保温炉、模壳和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保温炉的上盖上有浇注口,在该浇注口的上方设置所述带有加热线圈的熔炼炉,该熔炼炉下部的出液口正对准保温炉上盖上的浇注口,所述保温炉内腔能容置模壳其内腔中部有上隔热板将保温炉内腔分隔为上加热区和下加热区,上下加热区内设置点加热元件,保温炉下开口处设有下隔热板;在保温炉下沿设置环形喷头,所述环形喷头经一个冷却系统接通了泵的出口,该泵的进口接通所述储液器的下部,所述储液器置于保温炉的下方;一个抽拉机构承载所述模壳,构成浸入式冷却装置。
一种用于定向凝固的冷却装置,应用于上述方法,包括带有加热线圈的熔炼炉、保温炉、模壳和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保温炉的上盖上有浇注口,在该浇注口的上方设置所述带有加热线圈的熔炼炉,该熔炼炉下部的出液口正对准保温炉上盖上的浇注口;所述保温炉内腔能容置模壳,其内腔中部有上隔热板将保温炉内腔分隔为上加热区和下加热区,上下加热区内设置电加热元件,保温炉下开口处设有下隔热板;在保温炉下沿设置环形喷头,所述环形喷头经一个冷却系统接通一个泵的出口,该泵的进口接通所述储液器;所述模壳安置在所述储液器上,储液器由一个抽拉机构承载,构成非浸入式冷却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6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