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碟形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7066.9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7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善 |
主分类号: | B64C39/06 | 分类号: | B64C39/06;B6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1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 ||
本专利申请是关于《碟形飞行器》的发明申请。
碟形飞行器(以后简称飞碟)形如其名,外形系标准的扁圆圆锥体。立体底部为圆状平面体双层结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用来放置改变飞碟重心(调整平衡)的液压杠杆等其它控制部件。三部成120度相交汇(这的交汇不是指相连接,每根属于单独系统)于飞碟的重心处,长度略短于飞碟直径,因为飞碟的重心处属于总旋转体的工作范围,故这三根只能紧贴总旋转轴相交排列。具体设计安装时将本着最大利用,最有效分配液压力的原则。在圆心处,底部再设置一个半径适中的凹形体,大小及深浅则必须满足于便于安装喷气管并且能隐藏喷气管并保证喷气管喷出的气流刚好滑过碟体而不会吹向碟体,以产生最有效的推力。从底部至适当高处(根据飞碟直径,高度灵活掌握)设计成凸状球面体,以减小飞行时的气阻,同时也能产生飞机机翼的功能,因此飞碟在飞行时这里可产生一定的升力,在起飞或悬停状态时这里将产生巨大升力。球面体上部按水平方向向上作约35度角度延伸,在总旋转体斜坡体连接的中心处,留一个直径略大于总转动轴的孔,用来安装总转动轴。在整个飞碟的球面体处,设置一定数目且成对称状态的舷窗。
飞碟总转动轴固定在底部圆心处,总转动轴将从球面体连接斜坡体的中心孔中穿过。本转动轴为中空结构(详细情况结合后面结构再述)。本转动轴顶部将留有6~10个(视飞碟大小而定)一定大小的圆柱体,沿转动轴截面外沿对称排列。如不设这几个圆柱体,可将空气压缩机转动轴延伸至总旋转轴的顶点处,在这里总旋转体与空气压缩机转轴相连接,接头处为滑动或浮动轴承。具体结构根据实用方便的原则来定。在总转动轴上部再安装一部总旋转体,形状和我们平常所用的雨伞相似,角度(坡度)基本与球面体延伸角度相同,总旋转体的半径基本与球面体斜坡长度相等,即总旋转体外沿垂直点与球面体在一条垂直线上,短于球面体坡长原则上可使飞碟飞临任何一物体面前,由于它飞行时会产生极强的空气流速,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太坚固的物体不必这么做。如果为了吸入更多空气,使飞行的阻力更小,可长于球面体坡长,或加大总旋转体与球面体坡面的距离,即总转动轴那几根圆柱体的高度。总旋转体内面设置和圆柱体数目相一致带一定弧度的叶片状结构物,其尾部留有一定的长度以更强烈地与总旋转体相连接,并且同总旋转体一样从顶部到边缘由厚到薄,以产生最小的离心力,确保整体稳固安全。
总旋转体位于飞碟最顶端,它的作用是吸入足够量的空气以保证能产生足够大的推力、升力和最小的飞行阻力。具体构造、要求如下:
离顶部固定点(即总转动轴顶部所留的那几根圆柱体,为便于说明问题,以六根圆柱体为例,当然为降低压缩机的破坏冲力,压缩机的转轴顶点可与总旋转体顶点连接)分为六等份A,B,C,D.E,F,边缘与A,B,C,D,E,F六点相对应也分为六等份O,P,Q,R,S,T,或者在AB/BC/CD/DE/EF/FA六段中心对应处六等份O/P/Q/R/S/T,则总旋转体内衬叶片形状连接点为AP/BQ/CR/DS/ET/FO,这六组叶片在总旋转体内侧扭曲成30度左右的角,以吸入空气。关于总旋转体与球面斜坡间距离,则根据转速、推力、气阻几个方面来确定:推力——速度——气阻——转速——吸入空气量——距离。
总旋转体整体为圆锥盖状从顶点至边缘逐渐缩薄,内衬的六组叶片成上述弧度扭曲状一定宽度(斜面体)其中与总旋转体相连处也加宽加厚并从顶部至边缘逐渐缩薄,这样做能保证它的整体强度足够大,离心力最小。其顶部亦固定在总转动轴的六根圆柱体上,其中六组叶片延伸至圆柱体时再延长一些,弯折下来后直接与总转动轴相固定,因为这六根圆柱体不一定能承受它整体的离心力。六根圆柱体之间为六个进气口,总旋转体吸入的空气从这里进入压缩机。
飞碟在高速升空、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就设计而言,只与微量空气摩擦,这是它高速飞行的先决条件,产生的热能也是微量的)会产生一定温升,将减弱它的机械强度,可在总旋转体外侧顶部固定几片叶片,作风扇用,同总旋转体同速转动,并可产生升力也可吹走热量。对于大气层内以水平飞行为主,只要解决顶部散热即可,像下面这样设计反而不好。下面主要针对强调垂直升降的优越性或单纯作垂直升降用的太空飞行器或作大型载重型飞行器,借鉴直升机的技术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善,未经李金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7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碳粉瓶瓶盖
- 下一篇:船艇的动力泵及前吸后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