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民航飞机燃油增压泵功能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7267.9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2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邦彬;倪亚明;杨立军;王波;田野;谢添;戴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新航宇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2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航 飞机 燃油 增压泵 功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民航飞机燃油增压泵测试功能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检测民航飞机燃油增压泵各项功能的测试设备,是通过模拟该泵各种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规定范围,从而判定该泵性能是否合格,是否达到适航安全标准而装机使用。
在国外,伴随民航飞机飞行及系统技术的发展,燃油增压泵已经有好几十年的使用历史。在美国和欧洲,燃油增压泵检测技术与设备已被广泛采用。
我国为满足军民机燃油增压泵产品适航与安全要求,也有完成类似功能的检测设备。但我国采用的燃油泵测试设备的测试用油为燃油,燃油闪点底,易燃,测试车间的防燃防爆安全设施要求高;设备多半采用翻转油箱方式,即安装被测泵时,需要把油箱的安装法兰转到油箱上部液面以上,不仅操作不便,且对油箱上下各个结合面密封性能要求很高,否则容易漏油;液面高度是固定的,不能满足不同燃油泵要求液面高度不同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满足多种不同燃油泵测试条件的、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操作维护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燃油泵功能测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民航飞机燃油增压泵测试功能的检测装置,采用一种与RP-3航空燃油在0~50℃温度范围下密度与粘度都相同的测试替代油,采用主、副两个油箱,主油箱上安装被测燃油增压泵,避免了油箱翻转;采用电机泵向主油箱抽油与液位调节阀协同调节液位高度。
所述主油箱通过供油管路连通副油箱,所述供油管路中设有单向阀,以防止主油箱燃油倒流回副油箱;在供油管路中还设有过滤器将副油箱过来的测试油过滤干净;所述被测燃油增压泵出口端的出口管路上还安装有精密压力表、大涡轮流量计、小涡轮流量计、精密节流阀以及管式冷却器。
所述精密节流阀是电控节流阀,对流量调节的速度快、精度高、流量更稳定。
主油箱的液位高度利用液位控制阀打开,通过放掉一些油来调节到规定值;被测燃油增压泵加电工作前,将被测泵出口的各阀门开到最大;被测泵工作后,慢慢关小精密节流阀,流量计和记录精密压力表的流量值与压力值;当流量调小到大的涡轮流量计不能准确反映管路中真实流量数据时,关闭关断阀,读出这一阶段流量计和精密压力表的数值;被测泵出口管路中安装有管式冷却器,冷却器用冷却塔(车间设施)水冷却使整个测试系统油液温度恒定,温度计安装在主油箱和副油箱处;被测泵出口管路中还安装有回油滤以保证主油箱油液干净;
为使系统更稳定,主油箱和副油箱分别设有第一空气呼吸器和第二空气呼吸器;为维护方便,在主油箱与副油箱之间安装有液位调节用的放油阀,所述放油阀包括第一放油阀、第二放油阀和第三放油阀。
所述燃油增压泵功能检测装置,用电控精密节流阀调节被测泵出口的燃油流量。
所述管式冷却器采用的是冷却塔,在所述主油箱和副油箱处还设置有温度计,在冷却水路安装有自动控制油温的比例水阀。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被测泵(飞机所装)安装在油箱正侧面的法兰上,用抽油泵将被测泵的进油口淹没在一定液位高度后(根据具备产品的技术资料要求),给测试泵施加一定的28V直流电或400HZ的中频电源(按需提供),被测泵高速转动进而将油箱里的燃油泵出,调节燃油增压泵出口的开口开度,泵出口流量达到规定范围后,用精密流量计测量并记录泵出口压力是否达到技术资料要求范围;改变出口流量,测量并记录新的出口压力。继续检测其它各项规定性能参数并与规定数据对比,从而用数据显示被测泵各项性能是否在合格范围内。整个设备系统结构合理紧凑,性能安全实用,操作高效便捷,外形美观大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本系统采用替代测试油的闪点值比RP-3航空燃油高得多,因而降低了工厂条件下燃油燃烧爆炸的危险;主、副两个油箱不用翻转并避免了漏油危险;抽油泵与液位调节阀保证了液位高度调节准确快速;电控精密节流阀使被测泵出口的流量调节更快捷和稳定;比例水阀开度与油箱的温度相适应,保证燃油油箱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2℃范围内;整个设备系统结构合理紧凑,性能安全实用,操作高效便捷,外形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新航宇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新航宇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7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