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2,3,6,7,8-六氢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7977.1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吕连海;杜文强;姜锋;张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5/38 | 分类号: | C07C15/38;C07C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肖鹂;王君 |
地址: | 124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六氢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1,2,3,6,7,8-六氢芘的方法。
背景技术
1,2,3,6,7,8-六氢芘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可用于荧光染料和医学研究中间体的合成,如R.Sangaiah等[1]利用1,2,3,6,7,8-六氢芘合成医学研究物质环戊二烯并[cd]芘及其衍生物甲基取代环戊二烯并[cd]芘;Vyacheslav等[2]利用1,2,3,6,7,8-六氢芘合成了用于研究DNA分子改性的4-乙炔基芘。
1,2,3,6,7,8-六氢芘的相关信息:白色晶体,分子式:C16H16,分子量:208.3,CAS登记号:1732-13-4,熔点:130~134℃。1,2,3,6,7,8-六氢芘的制备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主要是通过芘的选择性催化加氢制得,但相关报道很少。
1986年Ame Berg等[3]报道了在骨架镍催化体系下芘的选择性催化加氢,分别考察了乙酸乙酯和环己烷作溶剂,在室温、0.25MPa条件下,原料芘和催化剂质量比为1∶1.5~1.75,反应3小时,原料转化率为100%,1,2,3,6,7,8-六氢芘在乙酸乙酯和环己烷中收率分别达到61%和68%。1989年Kinya等[4]发表了以负载型贵金属(Pd/C、Ru/C、Pt/C、Rh/C)为催化剂,在250℃,5MPa条件下芘的催化加氢反应,其中Pd/C、Ru/C、Pt/C催化体系下主产物为4,5-二氢芘和4,5,9,10-四氢芘。上述报道均存在一个难题,即芘的催化加氢由于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同时进行,从而使单一产物的选择性很难提高。
本发明所使用的改性骨架镍催化剂是已知的,该改性骨架镍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方法、活化方法已经记载在CN1800121A[5](在此引入作为参考)中。改性骨架镍催化剂前躯体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主催化剂是镍,助催化剂由Al和M组成,整体表示为NiAlM,其中组分M为Fe、Mn、Mo或Cr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Ni、Al、M的固体粉末质量百分比为Ni:30~60%、Al:30~70%、M:0.1~10%,催化剂前驱体经NaOH碱液活化后得到改性骨架镍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易、选择性好、收率高的芘催化加氢制备1,2,3,6,7,8-六氢芘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由芘出发采用改性骨架镍作为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催化加氢实现了上述目的。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1,2,3,6,7,8-六氢芘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芘作为原料,改性骨架镍作为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加氢反应制得1,2,3,6,7,8-六氢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在选自乙醇、乙酸乙酯、环己烷、环己胺、十氢萘、四氢呋喃或其混合物的溶剂中进行,优选环己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溶剂和原料的质量比为2∶1~10∶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改性骨架镍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为1∶10~4∶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70℃,优选为80~16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的体系压力为0.4~3.0MPa,优选为0.6~1.5MPa。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25~20.0小时,优选为0.5~8.0小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向容器中加入原料、溶剂、改性骨架镍催化剂,其中溶剂和原料的质量比为2∶1~10∶1,改性骨架镍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为1∶10~4∶5;
密闭后用氮气和氢气除气,然后充入一定量氢气;
放入油浴中将反应加热至50~170℃;
调整体系压力使其达到0.4~3MPa,并在搅拌下反应0.25~20小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容器为釜式高压反应器。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价格低廉的改性骨架镍催化剂,生产成本低,催化剂具有极高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后续处理简单,和传统工艺相比较,1,2,3,6,7,8-六氢芘的收率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示例性地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未经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7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客流统计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