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张前削减钢筋应力的构造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010128538.2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4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正义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张前 削减 钢筋 应力 构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周期组合、分解的砼预制构件结构的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的退张构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达到周期移动使用的机械设备(如建筑塔式起重机、无线信号塔、石油的采油机、风力发电机、地矿的勘探机等)装配式基础的砼预制构件的预应力构造系统能反复退张使预应力钢筋重复使用的目的,无粘结后张法的预应力钢筋拉力设计值仅为其抗拉强度标准值的40%左右,这种强度设计值与规范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为其强度标准值的70%尚有30%左右的差额,这是为了实现预应力钢筋能多次重复使用以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技术措施造成的另一种可观的资源和成本的浪费。而现有的预应力钢筋的退张方法与构造措施无法实现在利用剩余的强度标准值(70~100%)范围内保证预应力钢筋重复使用的材料力学性质的条件下实现预应力钢筋的无损坏退张。其技术现状是,要么为完好退张实现重复使用的需要而降低预应力钢筋的拉力设计值,造成增加预应力钢筋用量,钢筋用量的增加连锁造成其整个构造系统包括张拉端、固定端和钢筋孔道的构造相应增大形成的综合浪费;要么把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值用到规定的极限,造成预应力钢筋的退张破坏只能是一次性使用的浪费;两者都无法避免材料和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和任务是提供一种在预应力钢筋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条件下能在最终退张拆卸锚固夹片之前将预应力钢筋先行退张的机具和方法,使预应力钢筋在最终退张前的拉力值提前减小到其剩余的抗拉强度值所形成的材料伸长度足以顺利完成退张拆卸锚固夹片,然后使预应力钢筋与锚具彻底分解。这样,既可以用尽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标准值,提高材料使用性能到70%,从而减少预应力钢筋的用量,同时缩减整个水平连接构造系统包括固定端、张拉端和预应力钢筋孔道的构造规格;又可以避免因预应力钢筋的拉力值用到规定的极限而无法完好退张实现其重复使用。为进一步实现用于砼预制构件组合、分解的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构造系统的资源节约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由预应力钢筋与锚具彻底分离前先行减小预应力的固定端构造、提前削减预应力钢筋应力的构造和配套机具及增加预应力钢筋重复使用次数的构造共同构成的提前削减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的构造、机具。
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构造:与钢绞线水平孔道(3)同轴心连接的封口圈1号(4)的内径与钢绞线水平孔道(3)的内径相同,封口圈1号(4)的剖面为L形,封口圈1号(4)的外向垂直平面与基础砼(1)的外立面相平,封口圈1号(4)的外向面设有剖面为矩形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内径与封口圈1号(4)内径相同;承压圈(5)的内径与封口圈1号(4)内径相同,承压圈(5)的内向面有环形凸键与封口圈1号(4)的外向面的环形凹槽配合,且承压圈(5)的内向平面与封口圈1号(4)的外向平面无间隙配合,承压圈(5)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承压圈(5)的外向平面设有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内径与承压圈(5)内径相同;承压管1号(8)的内径与承压圈(5)的内径相同,承压管1号(8)的内向端设有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凸键与承压圈(5)的外向面的圆环形凹槽配合;承压管1号(8)的外向端设有与承压管1号(8)内向端圆环形凸键配合的圆环形凹槽,承压管1号(8)的长度为夹片(22)长度的整数倍数,且承压管1号(8)和承压管2号(9)的总长度小于等于千斤顶活塞(12)的外端与千斤顶缸体(11)底面之间的距离;承压管1号(8)的长度随钢绞线(2)每使用到一定次数后而递次缩短1个夹片(22)的长度后再组装成固定端构造1号(101);抗压环(19)为圆柱体,抗压环(19)的外径大于承压管1号(8)的外径,抗压环(19)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抗压环(19)的内向平面上设有与抗压环(19)和承压管1号(8)同轴心的且与承压管1号(8)外向端圆环形凸键配合的剖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凹槽,抗压环(19)上设有轴心方向与抗压环(19)轴心方向相同的钢绞线孔(21);将一个端头设有钢绞线锚头(14)的钢绞线(2)的无钢绞线锚头(14)的另一端从抗压环(19)的钢绞线孔(21)自外向内穿过承压管1号(8)进入钢绞线水平孔道(3)从张拉端构造(201)露出;在抗压环(19)的内向面的圆环形凹槽和承压管1号(8)的外向端圆环形凸键之间或承压管1号(8)的内向端的圆环形凸键与承压圈(5)的外向平面的圆环形凹槽之间设有内外径与承压管1号(8)相同、其内向端的圆 环形凸键和外向端的圆环形凹槽分别与承压管1号(8)的内向端的圆环形凸键和外向端的圆环形凹槽相同的承压管2号(9),承压管2号(9)的长度大于等于夹片(22)的长度;以与承压管2号(9)纵轴线重合的外径面上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平面把承压管2号(9)一分为二件;筒口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承压圈(5)的外螺纹配合的封闭套筒2号(25)的筒口与封口圈2号(27)组合连接,封口圈2号(27)内径面上设有的内螺纹与承压圈(5)的外螺纹配合,封口圈2号(27)与基础砼(1)之间设有封闭圈(24);如图1、2、10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正义,未经赵正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5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