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蒸氨废水软化灰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9571.7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军;李耀东;刘立康;倪群华;汪文梅;王志光;程江;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5/02 | 分类号: | C02F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水 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水的软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蒸氨废水软化灰水的方法,属于煤化工装置内的灰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煤气化技术而言,为了确保系统能长周期稳定运行,必须确保系统内水质稳定。为了确保水质稳定,有效的方法是维持一定外排水量,然而,维持外排水量,增加了企业废水排放量,不能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处理装置内的灰水,使其符合返回系统利用标准,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煤化工企业装置的灰水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将灰水引出系统进行生化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作为废水外排。然而,上述方法不仅实现困难,而且处理成本高。
本公司采用的灰水处理方法是,将低压灰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后送入调节池,经生物脱氮处理、聚铁絮凝法除COD处理后,上清液进入污水排污总管,产生的污泥分别进行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后焚烧处理。这种方法也存在工艺过程复杂、处理成本偏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处理煤化工装置内的灰水的方法,使处理后的灰水能够返回系统循环利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利用蒸氨废水软化灰水的方法,包括步骤,使蒸氨废水与灰水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液进行沉淀澄清处理,使所得澄清液的硬度为150~400mg/l;所述蒸氨废水与灰水的体积比为1∶25~1∶10。
所述灰水为煤化工的气化装置中排出的灰水,其硬度为800~1500mg/l。
所述蒸氨废水来自氨汽提塔所排出的废水,其pH值为8.0~9.5、NH3-N(以N计)为3900~4500mg/l、HCO-3+CO32-为0.2~0.3mol/l。
所述澄清液中NH3-N(以N计)为300~650mg/l。
所述沉淀澄清处理方法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方法。
本发明利用蒸氨废水与灰水进行反应,不仅可以降低灰水的硬度,也可以降低蒸氨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向灰水中加入的蒸氨废水越多,所得澄清液的硬度也就越低,但是随着蒸氨废水加入量的增加,所得澄清液中的氨氮含量也会增多。此外,由于蒸氨废水中还含有酚、氰、硫化物、焦油和COD等多种有毒物质,所以本发明中控制蒸氨废水与灰水的体积比为1∶25~1∶10,使软化后的灰水的硬度、氨氮含量、pH值以及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使其符合返回系统重新利用的标准。
优选的,所述蒸氨废水与灰水的体积比为1∶20~1∶15,所述澄清液的硬度为300~400mg/l,所述澄清液中NH3-N(以N计)为300~400mg/l。
所述灰水经本发明的方法软化后所得的澄清液可以返回系统循环利用,也可以代替装置上所用的除盐水。
本发明中,所述硬度均为总硬度。
本发明利用汽提塔蒸氨废水与气化装置外排的灰水进行反应,使灰水中的硬度降低后返回系统进一步利用。该方法利用以废治废的原则,将系统产生的废液作为处理废水的药剂,可以减少废水外排量,具有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按投煤量1500t/d的气化装置,可减少25t/h灰水外排量,并且将软化后的灰水循环利用,按照废水处理费用2元/吨,年运行时间8000h计算,每年可节约费用约40万元;
2)软化后的灰水替代了现有装置采用的除盐水,原除盐水的用量为25t/h,成本为8元吨,年运行时间8000h计算,每年可节约费用为160万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从蒸氨汽提塔分离罐取蒸氨废水用于软化灰水试验,测蒸氨废水的pH值为8.83,NH3-N(以N计)约为4200mg/l,HCO3-+CO32-约为0.26mol/l。从气化装置取灰水,测得硬度为1046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焦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9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坐躺两用S形沙发椅的改进
- 下一篇:卷筒介质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