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9813.2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贾一;刘世成;刘国柱;芦金波;张守祥;边海峰;包冬生;赵登文;仲丛和;吕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6 | 分类号: | E21D23/06;E21D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4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角 工作面 导向 超前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大倾角工作面异型巷道支护的液压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井下采煤工作面,井下对顺槽的支护主要采用人工单体支柱的形式,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井下工人不断撤、撑单体支柱,如此往复,效率低、安全性差。
对于水平顶板的顺槽,也有采用超前支架支护的,但对于倾斜顶板的顺槽,由于超前支架难以承受顶板的侧压力,难以使用超前支架支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倾斜顶板顺槽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包括顶梁、底座,所述顶梁和底座之间设有多根立柱,所述顶梁一侧的支撑高度大于另一侧的支撑高度,所述顶梁与底座之间设有导向装置。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由于顶梁一侧的支撑高度大于另一侧的支撑高度,顶梁与底座之间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既能起到导向作用,又能克服来自顶板的侧向来压,能够用于倾斜顶板顺槽的大倾角工作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相邻两架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相邻两架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巷道断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应用状态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应用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顶梁8、底座9,所述顶梁8和底座9之间设有多根立柱3,顶梁8一侧的支撑高度大于另一侧的支撑高度,顶梁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小于或等于50度。
顶梁8与底座9之间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设于底座9上的导向箱体10和铰接于顶梁8上的导向杆4,导向杆4插入到导向箱体10中。
导向装置可以设于顶梁8支撑高度小的一侧,也可以设于顶梁8支撑高度大的一侧,或两侧均设有,导向装置可以设有多个。
具体实施例中,立柱3可以有4根,顶梁8的两侧分别设置两根立柱3;导向装置有3个,其中一个导向装置设于顶梁支撑高度小的一侧的两根立柱3之间,另外两个导向装置分别设于顶梁支撑高度小的一侧的两根立柱3的外侧。
顶梁8的一侧或两侧可以铰接有侧护壁6,顶梁8与侧护壁6之间设有侧推千斤顶7。
该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可以有多个,相邻两个支架1、2之间可以设有推移千斤顶5。
本发明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解决了大倾角工作面传统超前液压支架架下空间狭小的问题和支架稳定性问题,能够适应异形巷道的使用要求。
使用时,将其放于工作面顺槽内,在液压的作用下,使支架撑紧顶板,通过立柱对顺槽顶板进行有效支撑,从而开辟出支架顶梁下方的作业空间,提高顺槽内作业效率与安全性。不仅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工作效率、提高了产煤量、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由于超前支架的支护面积大,支护强度高,从而大大提高了顺槽区域的安全性,而且超前支架通过高工作阻力的立柱支撑,也为井下带来了宽敞的作业空间。
本发明的大倾角工作面导向杆式超前支架,多个支架彼此之间通过底座前端的推移千斤顶将它们彼此连接,共同组成成套超前支架。使用时,支架的立柱进液,撑紧顶板,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两架之间的推移千斤顶“前推后拉”的方式使支架前移及拉进。所谓“前推后拉”即:降前架,后架撑顶,推移千斤顶下腔进液,使前架前移;当前架到位后,立柱进液,支架撑紧顶板,同时降后架,推移千斤顶上腔进液,将后架拉进。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工作面的顺槽顶板为38度角倾斜顶板,所以超前支架的顶梁必须能够适应顶板角度,与此同时,该支架还要承受来自顺槽顶板K向的压力,该支架下槽帮侧的立柱之间设置了导向杆,既起到了导向作用,又克服了来自顶板K向的来压。
现有技术中的超前支架的移进形式都是通过支架的推移千斤顶与转载机连接,当转载机前移后,将推移千斤顶空行程拉出,然后推移千斤顶上腔进液,将支架拉进,此种结构形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支架与转载机连接后,拉架是以转载机为固定点,转载机的槽帮受力,从而影响转载机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中的支架“前推后拉”的结构特点则克服通常超前支架的上述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9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动泵的综合控制方法
- 下一篇:注水井智能配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