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疫增强型乙肝治疗性多价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0747.0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章;杨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9/295;A61K39/29;A61P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 增强 乙肝 治疗 性多价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价疫苗,特别涉及一种免疫增强型乙肝治疗性多价疫苗,还涉及该疫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的DNA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HB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及母婴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有3亿多人为慢性HBV感染,我国约占半数。此种感染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当前WHO公布的人类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9位的疾病。目前,慢性HBV感染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进行治疗,但疗效都不甚理想。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近期应答率为40%~60%,用药后1年的应答率仅为20%~40%,且治疗时可发生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持续用药1年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为20%~25%,HBeAg血清转换率为15%~20%,治疗时间长易出现耐药及HBV DNA多聚酶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停药后常导致反跳。因此,积极寻求更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仍为当务之急。
研究发现,HBV感染的慢性化主要是由于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应答不能清除病原,从而导致感染的持续存在。在急性HBV感染时,机体存在大量的针对HBV多个抗原表位的多特异性、多克隆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而在慢性HBV感染时,这些CTL应答非常微弱甚至检测不到。因此,采取恰当的免疫方式,打破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重建活跃的免疫应答,有望清除病毒,终止慢性HBV感染。
目前,我国还没有乙肝治疗性疫苗正式上市,国内很多单位都在进行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乙肝治疗性疫苗较现有抗病毒药物疗效更好。在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制中,基于乙肝病毒蛋白抗原CTL表位的多肽疫苗的研制是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单纯的多肽疫苗存在免疫原性弱、半衰期短及不易被APC摄取等固有缺陷,必须对其进行修饰、改进。
CTL是通过其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肽复合物而得以活化,并最终杀死靶细胞。其中,与MHC-I类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即CTL表位在CTL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大多数MHC-I类分子只递呈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绝大多数进入MHC-II类抗原递呈途径以激活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仅有少数可被MHC-I类分子递呈,即交叉递呈。因此,如何将外源性短肽有效投入APC内MHC-I类抗原递呈途径是激发特异性CTL应答的关键,也是基于表位开发疫苗的瓶颈问题。
由于细胞膜的屏障作用,生物大分子不能自由进入细胞。近年来,一些具有细胞膜穿透能力的小分子多肽(其长度一般不超过30个氨基酸)相继被发现,其可有效携带外源性大分子进入细胞,并对宿主细胞没有显著毒副作用。这些具有细胞穿透能力的多肽被命名为细胞穿膜肽(CPP)。研究最早的CPP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反式激活蛋白Tat。1988年,Green和Frankel证实Tat能跨膜转移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内。1997年,Vives等发现Tat中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多肽片段与蛋白转导功能密切相关,称之为蛋白转导域。进一步研究发现,由Tat第49-57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序列(Arg-Lys-Lys-Arg-Arg-Gln-Arg-Arg-Arg,RKKRRQRRR)即可完全行使蛋白转导的功能,这是Tat既有穿膜特性又无细胞毒性的最小片段。另外,研究发现,Tat49-57可有效促进与之偶联的外源CTL表位进入MHC-I类抗原递呈途径,表现为动力学显著增强,且该过程表现为蛋白酶体/TAP非依赖、氨基肽酶依赖。
内质网(ER)是MHC-I类分子递呈抗原肽的最重要场所,若使外源性抗原肽靶向转运至ER腔,可望增强外源性抗原肽被MHC-I类分子提呈的效率。研究发现,ER滞留信号—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Lys-Asp-Glu-Leu,KDEL)基序可明显增强与之偶联的外源CTL表位在APC内的MHC-I类抗原递呈效率,并且显著延长APC表面MHC-肽复合物的递呈时间,提示羧基端KDEL基序修饰是将外源肽有效导入APC内MHC-I类抗原递呈途径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新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