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慢性咳喘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0753.6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田;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洋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11/00;A61P11/14;A61P11/06;A61K3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白冬冬 |
地址: | 13002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慢性 咳喘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慢性咳喘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且易复发之病,给患儿与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亦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包括儿科学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小儿肺炎(恢复期)等症。小儿慢性咳喘之病占儿科疾病之首,特别是平时身体虚弱儿童,常见反复发病,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生活。特别是部分小儿对各种抗菌素均有过敏史,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中医理论,以清肺热解毒,化痰止咳,泻肺定喘的治疗小儿慢性咳喘的中药。
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
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最佳重量份组成为:
本发明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更无象西药(消菌素类)的毒副作用。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极佳。特别是部分小儿对各种抗菌素均有过敏史尤为重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
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最佳重量份组成为: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上述各味药用凉水1000ml,浸泡30分钟,再用大火煮开30分钟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煮药液剩为100ml,用卫生纱布(三层)过滤药液,然后再采用上述方法重复一次,将取得中药液两次放在一杯内,分两份,每份100ml,每日二次,每次50ml,饭后服用。(加热后)
实施例1:
制备方法:
首先将上述各味药用凉水1000ml,浸泡30分钟,再用大火煮开30分钟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煮药液剩为100ml,用卫生纱布(三层)过滤药液,然后再采用上述方法重复一次,将取得中药液混合。
实施例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是: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处方中前胡入肺经,能降气化痰,疏风清热,能增加呼吸道分泌,有祛痰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同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杏仁性苦温,味甘,入肺与大肠经,有止咳定喘润肠通便之功(中医理论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主治咳嗽气逆喘促,痰涎壅盛。二药配伍更能增加化痰定喘镇咳之功,亦有抗菌之效果。方中的黄芩性寒,味苦,润肺,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芩煎剂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方中的白果性平、味甘,苦、涩,具有敛肺定喘之功。本发明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等,具有镇咳、祛痰作用,此外还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止喘作用。方中的鱼腥草性微寒,味腥,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排脓之功,本发明含鱼腥草素、挥发油等,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肝菌以及结杆菌等多种革兰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抗炎、镇咳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为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泻肺定喘之功。
本发明的急性毒性实验资料:
由长春中医药大学新药中心(或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管理三级实验室)完成。
目的:观察本发明的大剂量给药对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24h内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
实验材料:
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2g,雌雄各半,购于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合格证号:(吉)SCXK2003-2004。
受试药物:本发明药物100ml/袋,含生药量1.15g/ml,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提供。实验时将本发明药物浓缩为原液的8倍(800%)、4倍(400%)、2倍(200%),浓缩后最大浓度为原液800%含生药量9.2g.ml。
实验方法:
LD50测定:按新药审批办法的有关要求,对本发明药物进行了灌胃给药的LD50测定。
预试验:取小鼠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禁食16h后,分别灌胃给本发明药液800%、400%和200%的药液浓缩液400ml/kg体重,动物给药后经连续观察7天,结果受试动物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
实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洋,未经李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止润滑油泄漏的销子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涡轮增压自动保护装置